记浙江大学西迁湄潭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日寇践踏我中华土地。钱塘边上,浙大危矣!为存实力,竺公举校西迁。经六省,过八方,至天目山、建德。而到吉安、泰和、宜山,终至贵州遵义湄潭,居于此,至此,文军西征完矣。
七七事变,战火乌云布,倭寇踏我中华地,践我神州土。竺公圣明,为存华夏文脉,培养人才,举校西迁。跋山涉水,历经途险,行程五千余里,历时八年之久,此为浙大之壮举,实属罕见。
时任浙大校长竺公也,竺公者受任于危难之际,自任校长一职起,便致力于浙大存亡发展,长效于浙大。西迁之初,国破家亡,浙大学子,血气方刚。求学乎?从军会?亦犹不定。竺公演讲,借“赵氏孤儿之故,讲解说明。此乃浙大之幸,中华之幸也。
浙大在湄办学七年,明教学理念,倡求是校训,重学校管理,施民主办学,抓师资建设,致教学实践。竺公一生,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不沉于物欲,不竞于应酬,倾其一生,专心教学。一九三八年,竺公首倡“求实精神”。“求是”即:奋斗、牺牲、革命、及科学精神之精髓。后人观此,惊叹,美哉。此为求是精魂也。
在湄时,条件虽苦,物资匮乏,然浙大学子不忘自身之任。秉求是精神,苦苦求知。再者浙大入湄,助湄发展。湄地善产茶,其色、香、味俱全。农学院,搞科研,助发展,除害虫、增产量,快哉!
九君子好雅趣。品香茗。创诗社,谓其名曰“湄江吟社”。定期聚会,饮茶赋诗,遗诗词两百于首。而今诗脉传承,薪火相传。学子情深,学作诗,办诗社。“求高”“湄中等校分社已初具规模。
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浙大归杭。离别之时,挥手相送,饱含热泪,由此可见浙湄情深矣!
为缅怀浙湄情结,湄府拨资,修馆立碑塑像以怀之。众人闻之,不约而往,参观谒拜。
而今时光已去,转眼几十载。回首观之,今其求是学子,脚踏实地,心存竺公。今写此记之,表以敬意。
竺公:指时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
赵氏孤儿::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3 .农学院:指当时在湄潭中央实验茶场的指导农学院
4 九君子:指当时创办“湄江吟社”的苏步青、江问渔、祝廉先、钱宝宗、胡哲敷、张洪谟、刘淦之、郑晓苍九人。
5 “求高”“湄中”指现在湄潭县的两间中学,前为浙大附校。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11168 改革开放四十年(五言绝
- 浏览:11149 七律·五十岁生日感怀
- 浏览:7250 西江月·赠李旭
- 浏览:5597 七律 咏我国第一颗原子
- 浏览:4509 和于凤致《送学良出征》
- 浏览:4400 七律 节前老吟怀
- 浏览:4365 和浅浅遇:槐花
- 浏览:4144 七律咏人民警察
- 浏览:3632 沁园春感恩同行
- 浏览:3560 水调歌头 济南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