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内容
内容

记浙江大学西迁湄潭

时间:2014-11-05   作者:欧阳洛晨 录入:欧阳洛晨  浏览量:184 下载 入选文集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日寇践踏我中华土地。钱塘边上,浙大危矣!为存实力,竺公举校西迁。经六省,过八方,至天目山、建德。而到吉安、泰和、宜山,后终至贵州遵义湄潭,定居于此,至此,文军西征完矣。

七七事变,战火乌云布,倭寇踏我中华地,践我神州土。竺公圣明,为存华夏文脉,培养人才,浙大举校迁。跋山涉水,历经途险,行程五千余里,历时八年之久,此为浙大之壮举,实属罕见。

浙大入湄,湄潭百姓皆欢,腾空房,让土地,建校舍,不亦乐乎。

浙大在湄办学七年,明教学理念,倡求是校训,重学校管理,施民主办学,抓师资建设,致教学实践。后人观此,惊叹,美哉。此为求是精魂也。

时任浙大校长竺公也,竺公者受任于危难之际,自任校长一职起,便致力于浙大存亡发展,长效于浙大。西迁之初,国破家亡,浙大学子,血气方刚。求学乎?从军会?亦犹不定。竺公演讲,借“赵氏孤儿”之故,讲解说明。此乃浙大之幸,中华之幸也。

竺公一生,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不沉于物欲,不竞于应酬,倾其一生,专心教学。一九三八年,竺公首倡“求实精神”。“求是”即:奋斗、牺牲、革命、及科学精神之精髓。在湄时,条件虽苦,物资匮乏,然浙大学子不忘自身之任。秉求是精神,苦苦求知。再者浙大入湄,助湄发展。湄地善产茶,其色、香、味俱全。农学院,搞科研,助发展,除害虫、增产量,快哉!

九君子,好雅趣。品茗吟诗。创诗社,名曰“湄江吟社”。定期聚会,饮茶赋诗,遗诗词两百于首。而今诗脉传承,薪火相传。学子情深,学作诗,办诗社。“求高”“湄中”等校分社已初具规模。

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浙大由湄归杭。离别之时,挥手相送,饱含热泪,由此可见浙湄情深矣!

为缅怀浙湄情结,湄府拨资,修馆立碑塑像以怀之。众人闻之,不约而往,参观谒拜。

而今时光已去,转眼几十载。回首观之,今其求是学子,脚踏实地,心存竺公。今写此记之,表以敬意。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