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内容
内容

张果元的傅山情缘 第九回

时间:2016-09-08   作者:索道 录入:索道  浏览量:835 下载 入选文集

第九回     修缮队三把铁锹     创业始十三好汉 

    1976年8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一个新建社办实体在“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中诞生了,他就是向阳公社修缮队。成立初期仅有职工13人,年仅27岁的张果元被推选为修缮队的队长。

    “咱们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你有信心吗?”临上任前公社领导用试探的语气,期待着张果元的回答。

    “有。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张果元略加思索,果断地表示了决心,立下自己的誓言。

    他拿着从公社借来的80元钱,买了几个筐子、几根杠子、几只水桶就花完了。后来到废品收购站捡了三把锹头,上树砍了几根杨树枝作锹把,就这样,揽下了建队以来的第一项工程,给公社信用社盖五间南房。职工们用简易工具、一桶水、一把泥地带着满身的灰沙奔忙着、苦干着。一个赶过马车、掏过茅粪、当过厂长而对建筑一知半解的”泥腿子“队长,三四个打火盘炕的“三把刀”匠人,十来个刚刚放下锄头的庄稼汉,13个人的修缮队从此走进了建筑行业领域。

    山不拒细方显其高。小小修缮队从那天开始历经了三十年的攀登,终于站在了古建筑建设的巅峰。这个巅峰是由一尊尊金灿灿的奖杯筑成的,是由一面面鲜艳的旌旗绣制的,是弟兄们汗水和心血构建的,它是融屈辱、奋斗为一体的结晶。弟兄们起五更睡半夜、两头顶星星。顾不上疼爱双亲,顾不上老婆孩子、更顾不上亲友的交往。他们以队为家,长年累月地工作在工地上,风餐露宿,饱经严冬酷暑,按着确立的目标不懈地攀登,攀登。有的目标看起来不可企及,但无论怎样,他都在道路的尽头等着你,唯一能使你到达那儿的方法就是盯住目标不放。

    当然,那是伟大的目标,如果没有清楚的规划出现过程,亦无法使人们产生信心。因此,规划出一个目标的同时,还必须规划出达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现在到达目标的方法、手段及必经之路。

    目标是宏观性的,是总体性的,这涉及很多主观的构思,在开始时没得到证实是否可行或将遇到什么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那就需要张果元这个管理者不断地进行微调,使之逐步趋于合理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与拍电影相比,张果元可以说的集监制、编剧、导演乃至客串演员为一身。他是监制,因为他是经营者有调配资金与劳动力的权利;他是编剧,因为他订出了各场的行动方式;他是导演,因为它监督各个参与演出的成员的行动;他是演员,他必须与演员一道参与各种演出。这是张果元在修缮队的真实写照。

    队部,是张果元的家,张果元家就是修缮队的队部。建队伊始,哪来的那么多的讲究,将就而已。为了修缮队张果元豁出去了,不干出点名堂来不罢休。他每天晚上把李跃文、郭三毛、何万元等骨干请到家里,结合白天的工作,计划明天的事情。四个人盘腿坐在炕上研究工作,不到12点以后是不散的,他的家被四人抽的烟雾缭绕的“小兰花”旱烟袋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每天早上爱人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唠叨着:“这还叫不叫人过了,你们队的事情非要回家里来折腾不行?”妻子发些牢骚是可以理解的。他知道老婆是刀子嘴豆腐心,说过去就过去了。建队后的第一项工程是给向阳镇信用社盖的五间办公室,这五间房子就造在公社的院子里。原来的信用社有几间正房,因扩大办公室他们承建的是五间南房。信用社的院门不足一米三宽,经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挖根基需要往外运土方,砌根基需要往里运石头,平车进不去,即便进去他们也没有平车呀。张果元带头用扁担箩筐最原始的办法干,他一挑一挑地往外担土。汗水沁透了他的脊背,大家见队长如此拼命干,也毫不逊色,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五间房的地基土、五间房的地基料,硬是在他和李跃文等人的肩膀上担进担出。砖、灰、沙、石、泥大约三百多立方的建材,就这样蚂蚁啃骨头地搬进搬出张果元多次说过,要想做到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就要做好。是啊,他就是用这信念支撑了他三十多年的管理模式。

    小牛初试。刚建的修缮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在实际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不是缺这就是少那。没有标准的加班,张果元从家找来几个椽子。还说服妻子,把自家的案板拿来当架板。妻子笑着说:“你不要这个家,我还要呢,孩子还要吃面呢”他憨憨一笑说:“吃提拔锅、吃抿圪蚪、吃猫耳朵,嘿。”

    “你真死皮啊!”妻子让他逗乐啦,知道她这个丈夫的秉性,干事情厥的像条驴。

    大家也从家里找来了许木料,还是土法上马。就用他们从家里拿来的粗细不一、长短不同、木制格登的椽子和木板,搭起他们第一个架子。架子搭好后张果元说挺美,又结实又好看,就是小了点。但这也是他们智慧的成果。果元一高兴说:“买一挂鞭,热闹热闹”他们真的是放了鞭炮,挂起了红旗,顿时显示出一派喜庆的局面。

    但是,自己搭的架板确实是不过关。架板上又要码砖,又要放灰斗,技术人员还要砌砖。砌砖是一层层地砌,人需要来回地走动。架板颤颤悠悠的,晃来晃去的,也就壮着几个人还年轻,像是杂技团的演员似的,为自己找平衡而前后摇摆,搞的路过的人们是一片笑声。

    这就叫万事开头难。张果元咬紧牙关,脱皮换骨也要闯过这一关啊。第一项工程不仅反映了他和伙伴们的努力和本事,同时也要给公社领导和乡亲们的一个交待,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他的修缮队能否生存和发展下去。第一次如果失败了,人们也许会谅解,年轻人们没经验,公社也许也能谅解了,农民们嘛没见过世面。可果元绝对不会谅解自己,他东拼西杀十几年了,难道真的是一事无成吗?他曾经失败过,但在每次的失败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他曾经成功过,而在成功中也提炼出了自己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品味和人生价值。而这次是万万不可有闪失的啊,能否赚钱这对于他来说是次要的事情了,就是工程赔了钱也得做好干漂亮。在某种程度上讲,信用社的这项工程是自己的品牌工程、形象工程、开元工程、承前启后的工程,决定他今后发展的前景工程。

    他感到了自己身上的压力,感觉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代表十三位弟兄的一个乡镇企业。有时候胆色决定于成败,这话有点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靠胆量来决定某一件事情的。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魄力吧。魄力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作未必能成功,但不作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做实事需要冒点风险的,果元此时就是个冒险家。但他不能把自己的顾虑表现出来,装着胸有成竹的样子,整天和伙计们泥一身土一身地拼命干活。晚上自然在他家的炕头上,抽着劣质的“小兰花”旱烟。可是谁知道、谁理解、谁又明白,果元每天四点来钟就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有句俗话说:“事情不着身,谁肯起五更。”放在果元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压力太大了。按理说一个27岁的后生,一头倒到炕上不睡个天昏地暗才怪呢,况且他们的劳动强度那么大哩,可他就是迷一小觉就再也不能入眠了,躺在炕上谋划着如何能提高速度,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圆满完成这个首创的工程。他思啊想啊,每天都不能睡个安稳觉。从此也就养成一个习惯,好多的疑难问题大多是在黎明前解决。直道三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他有时说黎明的思绪特别的清晰,特别的新颖,特别的兴奋。像是有人在那个特别的时间在点化他似的。

    果元就在思想和身心双重的压力下,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工地,安排工程进度。他要在工程首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不仅全身心投入了工作,而且是自己全部感情和激情的付出。在工作中充满激情的人呈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他的生活到处充满阳光,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果元的激情就是扎根在他自己活生生的工作、生活现实,扎根在他的良心和期望中。他对这个工程曾有过惶惶不安的心态,也曾对一流的工程有过深深憧憬。他从日夜忙碌之中脱身出来,感受那份难得的激情。此时此刻果元的激情来源于他们的感受和思考,他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放开眼光去看问题,把工作和工程视为他自己的一种事业,体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经过他们13人全身心的努力,信用社的五间办公室盖好了。就在甲方邀请他们竣工会餐时,他们的一位伙计吃了人家七碗面。大家都在嬉笑他,甲方的同志也笑着说,别撑着啊。可张果元此时有着他那兄弟的吃相,心里是阵阵的酸楚。

    “好兄弟,是哥让你受苦,哥让你出丑了。”果元在心里这样想,“等我们有了钱,哥请你到钟楼街的上海饭店吃饭。”

    七碗饭呐,那是个啥概念,足有一桶水的量,没有大量的体力透支谁能吃了七碗饭呢?再者七碗饭的背后是伙计们强劳动的付出。那些天他们每天要砌一千余块砖,最多的能砌四千多块。几千块的砖啊,在他们的手里搬来倒去,还要和泥。特别是盖了顶以后的工作,劳动强度就更大了,砖和瓦都是他们一块一块地扔上去的啊。

    仍砖也是个技术活儿,把每一块砖从椽子之间那窄小的缝隙中扔到房顶,那没有几年的苦功是练不好的。果元例外,天生要不服输,他在扔了几块砖后,很快就掌握这个技巧,人们都用羡慕的目光在赞许着。

    就这样强度大的劳动,铁打的人也都累得趴下了,何况他们伙计们已经劳累了好多天呢。那后生的七碗饭吃的心里好沉好沉,他真的是看不下去了,躲到一个旮旯里偷偷地抹了一把泪。他很少这样的伤感,多少年来他一直以坚毅刚强自居,心里还总是笑看那些儿女情长的爷们,今天他却怎也忍不住了。因为这个眼泪悲喜交加,有为弟兄的感激之情,有心疼伙计的无私付出,更有办公室落成的欣喜。这项工程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呱呱落地,向世人宣告着他的到来。他知道这是他的招牌工程、形象工程。他怎能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呢。

    初试锋芒,首战告捷。由于他们的工程质量和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褒奖,这一年他们也收获到了沉甸甸的成果,年底结算下来挣了8781元钱。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数字,他们以这个数为起跑线,以这个数为参照系。激励着他们在建筑领域里成风破浪勇往直前。

    他们从8781元钱看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从此,这一产值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字,成为历年对比的基础数,成为激发干劲的催他数,成为凝聚弟兄们的团结数。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