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町”读音辨析
句町,是对大约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居住在现今滇南、滇东南一带的一个族群的称呼。据常璩著的《华阳国志》记载:“句町县。故句町国名也,其置自濮,王姓母,汉时受封迄今。”由此可知,句町先民来源于濮。
“濮”是殷商时就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大族群,称“百濮”。与僚、僰(百)等同被称为西南夷。这个“濮”与彝语支的那个“濮”是两个不同的族群。因为“百濮”的“濮”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彝族的“濮”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楚兴盛后,“百濮”就是在楚国之南的惟一强大的民族集团,威胁着楚的安全。楚庄王三年(公元611年)秋,楚庄王在秦、巴两国出兵相助下,灭掉了相邻的庸国,并以此威服群蛮百濮。在楚国的不断打击下,从春秋中叶开始,百濮便陆续迁离楚地附近,越迁越远,呈扇形漫布西南地区。百濮的这一迁徙至春秋末期才完成。
迁到云南省东南部(今文山州)广大地区的濮人建立了句町国,与夜郎国、古滇国相继成为滇黔地区的三大古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击败南粤,派郭昌、卫广平定南夷,设置了牂牁郡,辖地为今贵州西部和云南东部,下辖17个县,句町、都梦、镡封、进乘4县在文山州境内,其中句町在今广南、富宁一带。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25年),晋王朝在南中地区设宁州,兴古郡为宁州4郡之一,仍辖句町县。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等小朝廷为增扩郡数,便减少郡属县数,句町县便被废除了。此后史书上再无句町的记载。
如果从濮人开始迁徙的春秋中叶(公元前五世纪)算起,至南朝废县(公元五世纪),“句町”大约有千年的历史。
“句町”应该如何读呢?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举办的句町文化节开幕式主持人将“句町”读若“勾丁”;文山电视台主持人将“句町”读若“勾丁”;参会的各级领导将“句町”读若“勾丁”;参会的省、州、县级学者也都将“句町”读若“勾丁”。刊登在《印象文山》杂志中的文章《穿越历史,句町勾魂》开篇说:“首先申明,句町的发音同勾丁,这是壮族话的译音,听上去句町足够勾魂。”这是当代文山的文人对“句町”一词的注音。
其实,早在2005年3月15日,时任中共文山州委副书记的杨洪波主编的《文者山行·文化文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49页)一书中,于“五子祠楹联”注释中就有“句町”的注音:“句町(qù dīng)”。读若“去丁”。
“句町”在这里出现两种读音,到底读若“勾丁”正确呢,还是读若“去丁”才正确,或者两者都不正确。为此,笔者只得去查阅资料。查后方知,上述两种读法都读错了。“句町”的正确读音应该读若“劬挺(qí tǐng)”。
在古代文献中,“句町”又被写为“鉤町”。这两种写法均出现在东汉班固撰的《汉书》中。《汉书·西南夷传》写为“鉤町”,《汉书·地理志》写为“句町”。两种写法的读音相同。
“句町”如何读呢?让我们去字典里找寻吧。
首先,必须弄清“句”的读音。《康熙字典》(上海书店1989年9月第三版第179—180页)对“句”有如下几种注音:1.九遇切、俱遇切,音“屦”,止也。联字而言句也。 2.俱具反,音“鉤”;3.古候切,音“冓”,人名。4 .古侯切、居侯切、古侯反,音“沟”。5.恭于切,音“俱”,拘也。6.古有切,音“九”,西北方的一种民族叫句瘿民。7.其俱切、其俱反、权俱切,音“衢”,县名,《前汉书·地理志》牂牁郡句町县。注:师古曰,音“劬挺”。又《字汇补》:与“絇”同,履头饰也。《周礼·天官·屦人》青句。注:“句”当为“絇”。
《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78年10月第一版第204页)对“句”有如下几种注音:1.俱遇切,音“屦”。2.居候切,音“遘”。3.古候切,音“沟”,曲也。4.恭于切,音“俱”,拘也。5.古有切,音“九”,《淮南地形》中有句瘿民。6.权俱切,音“衢”,同“絇”,屦头饰也,《周礼·屦人》青句。
从《康熙字典》可知,“句町”中“句”的读音为“衢(qí)”。从《中华大字典》可知,“句町”中“句”的读音为“衢qí”。
其次,再弄清“鉤”的读音。《康熙字典》未收入“鉤”。愚以为,“鉤”是“句”的异体字。《中华大字典》(第2511页)对“鉤”有如下几种注音:1.权俱切,音“劬”,鉤町,古西南国名,当今云南建水县等处;2.居候切,音“冓”,梯也。由此可知,“鉤町”中的“鉤”的读音为 “衢qí”。
最后弄清“町”的读音。《康熙字典》(第839页)对“町”有如下几种注音:1.徒鼎切、待鼎切、徒顶反,音“挺”。2.汤丁切,音“听”。3.都挺切,音“顶”,田亩也;4.丈梗切,音“瑒”。5.他典切、他典反、他顶反,音“腆”,鹿迹也。6.他顶切,音“珽”,《说文》田践处也;《广韵》田区畔埒也。又国名,《前汉书·武帝纪》(笔者注:《中华大字典》1524页纠正为《昭帝纪》)鉤町侯,注:“鉤町”读若“劬挺”,西南夷也。又县名,《前汉书·地理志》句町县。注:音“劬挺”。
《中华大字典》(第1523—1524页)对“町”有如下几种注音:1.他顶切,音“珽”,田践处也;2.汤丁切,音“听”。3.他典切,音“腆”,鹿迹也; 3.都挺切,音“顶”,田亩;4.丈梗切,音“瑒”,除地为墠。5.待鼎切,音“梃”,鉤町,县名,见《集韵》,《汉书·地理志》牂柯郡有句町县。注:应劭曰:“故句町国”。师古曰:音“劬挺”。《汉书·昭帝纪》鉤町侯母波。注:应劭曰:“町”音若“挺”,母波,其名也,今牂柯郡鉤町县也。
从《康熙字典》可知,“句町”中的“町”的读音为“珽(tǐng)”。从《中华大字典》可知,“句町”中的“町”读音为“梃(tǐng)”。从两部字典对读音“梃”的“町”的注释都是县名,一为:西南夷也,又县名,句町县,音“劬梃”;一为:音“梃”,句町,县名,牂牁郡有句町县。两部字典都引用东汉学者应劭和唐代语言文字学家颜师古的注音,牂牁郡句町县“句町”的读音为“劬梃”。从“权俱切,音衢,同絇”的注释可知,此处的“句”与“絇”同义。查《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78年10月第一版第2042页)对“絇”的注音释义为:权俱切,音劬,屦头饰也。《仪礼·天官》青絇。履头饰即屦头饰,即青句,青色头饰。就是用青布头巾包裹头发的一种妆饰。
“町”田践处也。“践”的词义是什么呢?即践踏。古代某些族群的一种播种方法,先在土地上撒下种子,再驱马践踏,使种子陷入泥土里。这里要说明的是,牛在当时虽为“六畜”之首,但饲养的目的只是用于祭祀和食用。据李昆声《云南牛耕的起源》(《考古》1990年第3期)考证,《华阳国志·南中志》第一次出现“耕牛”一词,这就证明,东汉时云南的牛才用于耕地。这一驱马践踏的播种方法,应与西南某些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的落后习俗有相似之处。北朝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有“以马践过为种”的记载。
现当代广南城及其附近壮族是布侬支系,不是广南的土著民族。据侬鼎升主编的《云南侬氏族谱》记载,北宋中叶以来统治广南的侬土司是侬智高的后代,是随侬智高军退入广南的。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侬智高举义旗起兵反宋。在遭到北宋王朝的血腥镇压后,退入特磨道(即今广南阿用)。科岩兵败后,侬智高率军退入大理的属国和泥(即今红河州元江县)。跟随其退走的只是少许部属,而大量人员散佚在民间,譬如其女儿在当地原住民的指引下,带领搜集来的失散人马,从阴河进入坝美躲避。“布侬”中的“布”即人,“布 侬”即“侬人”。“侬”是什么呢?即头领侬智高的姓。侬人一词早见于宋代记录,许多地方志书记载,他们原是广西侬智高的后代。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夷族琐记》载:“宋时,侬智高部众多溃入滇边,遂众居焉,侬人之名,始其开始。”自此,侬氏成为当地贵族。其族群因统治者姓侬,便以侬人自称。由于侬人族群势力在广南、砚山等地比较强大,原住民的沙人便向周边移徙,流落到沙人聚居的富宁、丘北等地。有人说,侬人是当地的土著民族,可是,广南县东南部的富宁县和西北部的丘北县都是沙人的聚居区,广南县居住的能是侬人吗?显然应是沙人。指引侬智高女儿进入坝美避难的原住民应是句町人即濮人的后裔布雅依——沙人。而从广西进入广南的侬人应是百越僰人的后裔。百越民族之中就有“僚”、“濮”、“僰(百)”等族群。当代壮族的另一支系——土僚,应是百越僚人的后裔。
到了宋代才进入云南的广西“侬人”根本不知道五六个世纪之前这个地方曾经有个“句町国”。“句町”这一读音,已经消失了十六个世纪,这漫长的一千六百余年之中,没有一部典籍记载过它。更不知道“句町”如何发音。在历史的长河中,读若“劬挺”的“句町”读音没有流传下来,当代文人们从古籍中发现当地曾经建过“句町国”之后,没有从古代字典、韵书中去考证“句町”的正确读音,只知道现代字典将“句”字读“勾”、将“町”字读“丁”,不知道“句町”二字在当时还有另外读音。
由此可知,这个读音为“劬挺”的“句町”不是当代壮语布侬语。《穿越历史,句町勾魂》的作者说它是壮族话的译音,也就没有依据。把一千六百年前读若“劬挺”的“句町”读成“勾丁”则是主观杜撰。
有文章说,“句”读为“勾”,在壮语里意思是“九”;“町”读为“丁”,在壮语里的意思为“脚板、红色、血亲、最高处”。尽管把句町附会为九个部族联盟也好,或是象征广南的九龙山也好,都无法铨释古代字典为什么要把“句町”的读音记载为“劬铤”。
愚以为,“句町”二字不是当代壮族布侬语音的对译,也不是当时句町民族语音的直译,而是古代汉语对句町民族头饰和耕作特点的释义。“句町”的正确释义是:头裹青布头巾的、驱马践踏播种的族群。他们应是现当代壮族支系中沙人的先民。当代人如何读“句町”,应尊重古代字典记载的读音,当时怎么读,就应该怎么读,决不能自己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句町”已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消亡,消亡时没有人更改过它的读音,后人无权对它进行更改,否则就会以讹传讹。假若有时间隧道,返回两千多年前,对汉武帝说西南夷牂牁郡有个“勾丁县”,他就不知所云。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8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1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