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奶奶的针线盒

时间:2015-11-25   作者:撰写书生 录入:撰写书生  浏览量:588 下载 入选文集

 在我卧室的窗台上,放着一个枣红色的木匣子。虽然它已破旧,但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每当看到它,我童年的琐碎记忆便被拾掇起来。
  在盒子中,装满了奶奶的宝贝。有颜色各异的线团;有大小长短不同的针;有把儿已经锈蚀但被缠上了小布条的剪刀;有很多的纽扣,大的,小的,塑料的,金属的,应有尽有;还有好几个黄色,铁青色的用来顶针的金属环;更多的则是平时收集的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布角,奶奶把它们按大小或者按颜色卷在一起,几乎塞满了整个盒子。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没有闲暇的时候。

夜晚,吃过晚饭,待锅碗瓢盆收拾完毕后,奶奶就会坐在煤油灯下,拿出针线盒里的工具,借助那微弱的灯光,戴着老花镜,开始慢条斯理的工作——缝缝补补。她或者把我们的书包带子加加固,或者给我们订上丢失的纽扣,或者缝上衣服破损的地方。奶奶边做边教育我们要爱惜衣物,不能太疯玩。衣服破了要及时给补上,否则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什么的。
  奶奶天生丽质,她的针线活做得尤其好,闻名乡里!左邻右舍的大婶们常常都来向奶奶请教,奶奶也很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大婶们总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最令我影响最为深刻的,则是奶奶做的布鞋。

每当农闲的时候,奶奶就会拿出她的针线盒,开始为爷爷和我们准备过年的布鞋了。鞋帮的制作很是讲究,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但比较省时快捷,鞋底的制作比较粗糙简单,但耗时费力,奶奶们得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鞋底上。纳鞋底的时候,奶奶就会从袋中拿出她收集的布角料,一片一片的展开,一层一层的铺上,当有一定厚度的时候,就开始了她纳鞋底的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了。
  奶奶纳鞋底的时候,喜欢用麻绳,就是把麻丝拧成一根根细小的绳子,说是这个比棉线牢固耐用。穿好针,引好线,再把顶针套在中指上,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纳鞋底了。这时后,我和哥哥通常躺在奶奶身旁,听着奶奶拽着麻绳来回穿梭,哧溜哧溜的,像是在欣赏着一首动听小夜曲,爽心悦耳,惬意舒适!纳鞋底的时候,奶奶还习惯性地把针在头发上擦拭一下,年幼的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使针上沾点油以增加润滑性,减小摩擦的原因吧。

奶奶纳鞋底的时候很是熟练,几乎不用去在意针的走向,都能知道针脚的位置。纳好的鞋底针脚均匀细密,横看是一条线,竖着看也是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做成的鞋子穿在脚上,会有一种舍不得下地的感觉。
  就这一个褪色的针线盒子,它见证了过往岁月的苍桑,记录了我们童年成长的艰难,它装满了苦涩难忘的记忆,领略了奶奶勤劳玲珑的双手,它缝补了岁月留给我们的裂痕,它装下的是历史的缩影,记载的却是生活的无奈。
  奶奶的针线盒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关于针线盒的记忆却深深烙印在脑海中,怕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我一直都在线 下一篇:保持一定距离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