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谷雨茶事
谷雨时节,山岚水雾,从顶峰飘来,从深谷涌出,轻轻地、淡淡地落进茶园,茶树芽叶仿佛浸泡在甜甜的乳汁中。微风吹拂,乡野飘浮春茶的清香。
早年,客家先民落户赣南。这里山高水甜,云雾缭绕,便于种茶,茶文化历史悠久。至清代,茶为朝廷贡品,年年进贡,并源源不断为商贾外销,便有了专职以茶为生的茶农。
茶农采茶,唱着茶歌,最早有“十二月采茶”歌。随着茶歌的传唱,衍生载歌载舞的茶篮灯,每逢过年过节或茶山开市,均以茶篮灯助兴而备受欢迎。随后,在茶篮灯的基础上,由原来的一唱众和,改为姐妹歌舞对唱、茶童手摇纸扇、插科打诨的小戏《姐妹摘茶》;根据客家儿童生活情趣,编写大姐、二姐、三郎子戏耍板凳的小剧《板凳龙》。就此“两旦一丑”的三角戏,在明末清初,从茶篮灯的母胎中脱颖而出,统称为采茶戏。
客家人从上山摘茶劳动中,提炼出采茶戏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三绝”表演艺术;衬词编成顺口溜唱道:上山进坑打“哟喂”,出门赶路“哪嗬嗨”,做鞋绣花“哎嗨哟”,男女对花“扯当扯”;主奏乐器为“勾筒”(土制二胡),用正反弦顺腔伴奏,用客家方言和赣州官话念白和演唱,载歌载舞的表演开工,具有浑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诙谐逗趣,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韵味,流行于赣、鄂、湘、皖、闽、粤、桂、台湾等数省,是客家人最喜听乐看的地方戏。
上世纪70年代初,盛行走“五?七”道路。我就读的江西下垄钨矿高中部,设在赣南的崇义与南康两县交界的平案脑茶场。山高日夜温差小,燥湿适宜,有利于茶叶生长,云雾多,湿度大,光照条件好,茶芽抽发平稳,芽叶内积累的天然物质多,所产茶叶具有“香高、味醇、色翠、汤绿、形美”的独特风味。下垄人泡茶时,会颇为炫耀地对客人说,这是平案脑绿茶。言下之意,只有贵客来了才会拿出来给你喝。
我们把制茶称“做茶”,纯手工的辛苦劳作。记得,学校制茶车间,在一个小山窝里。进入厂门,晓见一溜排着10来个柴火灶,各支一口做茶的大铸铁锅。到了采茶季节,同学们晨雾采芽,当天做茶。因为茶的青叶里含有单宁成分,碰到空气便会变红,有时还会发馊,采后时间过久,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绿茶的制作需要经过晾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其中杀青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高温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蒸发茶叶中的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成形,可以提高茶香。我在当年的日记里,写下了一段顺口溜《杀青》:“灶膛火正旺,大铁锅通红,茶随手律动,芽蔫飘落中”。
刚炒的青茶很烫手,需倾倒大竹箕稍晾。然后,用手揉出茶叶的青汁水。揉茶要有一把手劲,像揉面一样使暗劲。一季茶叶揉完,双手都让褐色的茶叶染成了黑色。
最磨人的是摸茶(烘干),张开手掌贴紧锅底茶叶,顺时针一上一下绕圈式的揉捻,耗时长达一个多钟头。那嫩绿的芽,经过灵巧的手,变成了清香扑鼻的茶叶,虽然辛苦却富含获得感,有一种劳动带来幸福的快乐。
1974年我高中毕业,遂下乡江西大余县牛岭知青点。此地山明水秀泥土黄,是得天独厚的好茶场。知青们起早摸黑,复垦荒芜的茶园,重施学校做茶故技,形成了牛岭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尤其谷雨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汤浓味厚,沁人齿牙,远比明前茶耐泡,为一年之中香茗。少数知青私下截留自己喝或招待客人。东窗事发,惩罚灵魂深处“斗私批修”。余以此事为素材,创作并主演小话剧《一斤茶》,参加了县里的春节农民文艺汇演。
茶煎谷雨春。茶,注入无华的水,杯中卷曲芽叶随水浪上下翻滚,瞬间舒展蓬勃怒放。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生命是这样顽强,春天不死,生命不息!
作者简介:吴元龙,笔名天龙山,来自江西赣州。守望下垄钨矿六十余载,我心我诉,淡写流年。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8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1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