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南京大屠杀(六十八)
伍长德意识到,鬼子要补杀没有死去的军民。他心坎里也害怕极了。
说不定,依旧扑在自己同胞的冷却尸体上的伍长德想道:我也会被刺死。我怎么办?想到这里,伍长德的心情坏透了,又紧张,又脑袋发晕,想道:自己好不容易熬成了这样,快要逃离成了,竟然出现这个样情况,我好不容易避开的 日本鬼子的射击,这下就危险了。想到这里,伍长德感到自己再次面临被歹毒鬼子再杀的危险。在心里,他把几个小时前自己的绝望按下去了,现在又升起来了。他十分的心里慌乱!在十分不安的烦躁中。他听到又有鬼子的刺刀刷刷地插进自己同胞的死了或在呻吟的身体里的声响,主要是,他感到,要不一会,鬼子就会到他们这里,就顿时恐慌,他只感到心在自己狭窄的胸腔里猛跳。不,我不能死,我好不容易要逃脱了,不能就这样白费了。既然已经过了前一关,
这一关也一定能过。对,等一会儿,如果自己被刺中了,一定不要叫出声,这样鬼子就会发现,会加速把自己刺死的。想到这里,伍长福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应付可能再次临近的鬼子的补杀。
有了这个主意,伍长德才心情平静多了,就还是以先前作为尸体那个模样的方式扑在同胞的冷硬带有腥臭味的尸体上。
过四五分钟,他听到鬼子往他这面走来的缓慢脚步声,还听到近处、较远处鬼子的刺刀刺进(可能没有死)的军民身子里发出的刷刷声,听得让人毛骨悚然,极度害怕!渐渐地,伍长德听到走近自己这边多个鬼子的脚步声。
鬼子来了。他在心里想道:嗯,伍长德,你千万不要紧张,就这样。继续装死,不然,自己的努力就白费了。
可是,他感到自己害怕极了,心又在抖的慌。
此时,他听到一个鬼子的穿着的大头毛皮鞋绊着一个尸体,那种失重时,差点摔一跤的声音,就听那个鬼子烦躁地喊一句:“真倒霉,被支那人绊了一下!”
“不管他,一郎。”
然后两人仿佛一前一后,往伍长德身边来了。
伍长德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或非常不安地感到,鬼子到了他的身边,因为他已经非常清楚地听到了,走近自己身子的,可能是其中一个鬼子的穿着的大头皮鞋踩在一个尸体上,发出一点尸体(可能是这个尸体搭在另外一个人的尸体边)
被踩压下去在地上的声音。伍长得已经听到,两个鬼子走近自己身子的停下的脚步声。他的心更跳得慌了,他想道:伍长德,你一定要坚持,绝对不能动,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要稳住,绝对不能暴露!绝对不能!
在他这样想时,两个鬼子已经到他身旁。
那个喊一郎的大的叫增田哲郎的鬼子说道;“这里的支那人看来已经死了。”
“对呀,没有一点叫声。我们去看看别的。”
“队长,喊我们要仔细些。”
伍长福听不懂日语,就听两个鬼子站在他身子旁说话。
在紧张中,伍长福感到心里难受,有两种可能:自己是被刺一刀,还是不会呢?在伍长德难受发抖时,冷不丁地就有一把刺刀刺到他背上,一股剧痛,痛的他不敢动,他极力和拼力用心控制自己或还是保持原来的姿势。
刚刺了伍长福背一刀,又把刺刀拔出来的鬼子增田说:“还是试一下,如果支那人没有死,在我这一刺刀下,会叫喊的。”
一郎说:“看来这支那人没有叫。”
“走,到那边看看。”鬼子增田已经确定这个人死了,两鬼子往在黑糊糊的半夜的夜色里的那边走去,继续去补杀中国军民。
过了会,两个鬼子就走开去…
鬼子走了后,伍长德背的伤口痛得他难受,但是他还是强忍着,因为,在他近处还有鬼子在补杀没有死的中国军民。他感觉刺刀刺得不深,但是难忍的剧痛几乎要让他叫出声来,他还是坚持着。
过了十七八分钟后,他听到那边有鬼子往什么扑洒着什么的水声,他只听到是什么水泼洒在尸体身体上的水声,又过了八九分钟,他感到接近自己这方向有鬼子走近的声响,他马上闻到一股呛鼻子的煤油气味,他明白,鬼子要把这些自己死去的同胞烧了。
又过了十多分钟,哄的一声,火被在他那边烧起来。很快,由猛烧的一横长的火光,在黑乎乎的死去的中国军民的尸体上烧起来,马上就延伸到这里。马上,扑在尸体上的伍长德被烧着,他背上,身体被滚热的温度包围着,被哄哄哄的火灼烧,难受,他才看了看四周火红红的,噼噼啪啪的,大火在四周热烈地熊熊烧着,感到自己被包围在火红红的猛火的中心。伍长德处于四周滚热的烧穿人身心的哄哄响着的大火中,还有把他包围在或的内部,滚热的温度和着烧的难熬的痛苦,使他马上就或滚向河里。他成了这次屠杀的幸存者,还有一个国军战士唐广普。
在随后的日军把关在幕府山的57418名中国军民用了三天四夜打死并烧了,目的是毁灭他们残杀中国军民的罪证。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161388 武警战士陈开(一)
- 浏览:89900 武警战士陈开(四)
- 浏览:33584 南京大屠杀(四十二)
- 浏览:28621 第四章: 张桂花偷情被
- 浏览:27174 出轨(短篇小说)
- 浏览:26129 武警战士陈开(三)
- 浏览:24164 一个儿子五个妈妈的故事
- 浏览:19935 换妻
- 浏览:16189 路 第二章疯狂的八月
- 浏览:16160 美丽的乌托邦《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