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稻城亚丁牛奶湖

时间:2024-06-08   作者:逸鸿 录入:逸鸿 文集:一车潇洒川藏滇 浏览量:13 下载

从稻城亚丁机场出来,我们必须返回到稻城县城,因为我们的车还在稻城机场宾馆存放。

途中我们经过一个藏族村庄,典型的藏族风格的民居建筑,造型敦厚,全是石头砌成,并且少不了标志性的白塔。这在中原地区是绝对见不到的。

在稻城县城取到车后,我们直接开到景区门口,并在那里找到一个民宿住宅,这样就省去了来回奔波。晚上,想找个餐厅犒劳一下自己,但是这里没有特色的菜肴,也没有像样的餐馆。于是顺便找了一家餐馆解决吃饭问题。

邻桌有一对中年男女,女的叫嚷要吃鱼。我们有点奇怪,这里不靠江不靠湖不靠海,哪里有鱼。当然,从山下也可以弄些鱼来满足客户需要,但是奇贵无比是无疑的。那中年男子却十分讨好女子,马上点了鱼。女的说什么,男的马上就逢迎。我们看了有点好笑,这是夫妻吗?值得怀疑。

还有一对母女在餐厅里大声抱怨饭不熟,一看就不是本地人。我们问她们景区去过了吗?她们说去过了,但没有坐景区的观光车,硬是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累死了。最为遗憾的是,她们在离终点一百多米的地方却步返回了。看来她们的疲劳不仅是身体的疲劳,心理疲劳和审美疲劳都无以复加。

第二天,我们充分尝到了这种身体上的疲劳滋味。

我们乘上首批大巴车向亚丁村景区进发,这有30公里,然后再转乘观光车,行驶6公里达到景区。再然后就得靠自己的双腿完成余下6公里多的路程了。

下车的地方已经是海拔四千米左右了,刚开始我们还处于兴奋态,虽然比年轻人走得慢点,但还是可以不停地走。一个小时以后就比较吃力了。先是三步一歇,二步一喘,到最难受的时候,是一步一歇,两步三喘……无限期的休息。

九点多钟的时候,一位男士从山上逆人流而下。我们惊异地问,这么快,你已经到了吗?还有多远?那位男士边走边回答:我不能把有限的生命放在没有保障的地方。游人中有人笑起来,大家明白这位男士半途而废了。

到这里来,居多的还是年轻人,他们都持有登山杖。本以为只有退休的老年人才会悠闲到处旅游,其实错了,真是低估了年轻人的活力。但年轻人更会照顾自己,他们很多人都带上氧气包或氧气罐,一旦不适需要时就大口吸氧。我们没有带氧气罐走完全程,也许是聊以自豪的本钱。

进入景区,景色就雄浑大气地展现出来。

边走边看,雪山冰峰,不断映入眼帘,瀑布轰鸣,时时传入耳鼓……

牦牛逍遥于高原草甸之上……

在一片草地上,发现了一头野驴自在地吃草……

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到了,这就是稻城亚丁的著名景点牛奶海。像碧绿的湖水里兑入了大量牛奶……这里海拔4600米,普通人确实不太受得了。

牛奶海藏名译为“俄绒措”,面积约3公顷。湛蓝的湖泊边缘呈现出一圈乳白色水环,再往外就是绿油油的高山草甸,棱角分明的石灰岩山体和直插云霄的雪山。牛奶海虽说是因为乳白色的水环而得名,但它更像是贡嘎日松贡布的天眼,那么纯净,那么深邃,那么夺人心魄。冰川的侵蚀,在连绵的横断山脉创造了无数奇迹,牛奶海是其精品之作!

可惜,有风吹皱一池秋水,不然在这个牛奶海中拍出群峰倒影,就是绝美大片。

在这个独到的牛奶海流连了二十多分钟,我们走向这次旅途的终点——五色海。

五色海的海拔比牛奶海净高100公尺,要走到那里还有300米,但这也令人生畏,无怪乎那对母女再也上不去那100公尺了。但到都到这里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不上白不上。

这里就是五色海,藏语“丹增措”,海拔4700米,面积约8公顷。湖水在碳酸钙的沉积后,更为纯净。水中极少的杂质使得五彩光线中的短波光更好被吸收,被湖面反射的绿、蓝、紫色波光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迷醉。丹增措和西藏羊卓雍措齐名,相传能“返演历史,预知未来”。在一片蓝色、白色、褐色、黄色的山水中,只可惜没有树,没有草,都是海拔高形成的结果。

山川看起来并不大,和人一比,就没法说了。人在山川湖泊面前,到底还是渺小。但人的自大,却是无与伦比的,一得意起来就口吐“我为峰”。

回望周边的山峰,里面蕴藏着冰川,那隐现的地质年轮令人感慨无限,叹为观止。

最后回首看了一眼远处的牛奶海,那像加了牛奶的翠绿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不会孤零零地悬在高高的群峰之中……

下山的路,好走许多,大概因为是海拔在降低,人也少费气力。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大概主要指的是坡度和士气。换一个领域,就又是一回事了,譬如败家容易创业难。

进入低海拔地区,我们时时可碰到野生动物,如雉鸡、岩羊等等,它们不怕人,说明环境保护还是不错的。

到了草原地带,成群的牛马悠闲散养。有言道,风马牛不相及。原意是各有各的地盘,不会有冲突。在资源条件丰厚的情况下,它们相处很好。人呢?就难说了。譬如,俄罗斯本身有那么丰厚的自然资源,却发动了俄乌战争。

今天的游程暂告一段落,明天还有一段。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难忘儿时走亲戚 下一篇:童年的格子窗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