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趣谈“教”、“育”、“人”
前几天,学校召开家长会,罗会元校长在家长会上用“教”、“育”、“人”三个字跟家长就教育问题现身说法,趣谈教育,很有意思。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教”的本意就是手持棍棒对着孩子,其本质就是外施内效,由外向内。教字的左边是个“孝”字,右边是个反“文”字,意思教育先要教人“孝”,再学“文”。而“孝”字的意思很清楚,“孩子背着老人”,这就是孝顺。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育”的本意就是妇女生育孩子,其本质就是孕育、养育,由内向外。“育”等同于“毓”,如必须写繁体字可以用“毓”。由来:甲骨文中,毓字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倒立的孩子。金文中,毓字的意思更加清楚地体现,左边是一位孕妇(后用母字上加“”体现),右边是一个倒立的孩子(婴儿顺产时的情景),不难发现,“毓”是“育”的本字,本义为生育。如今的“育”和“毓”都保留了上面的类似“云”的部分,这其实就是“子”字倒过来写了。(金文中右下角那三竖怎么看都像头发,但结合其他字形来看,应当是生产时从阴道流出的物事)。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它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不要骄傲自满、盲目尊大,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凭借这长处和短处组成的体态平衡,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人”字上边合并,底下分叉。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之路有许多叉道。有的通向成功,有的通向失败;有的通向光明,有的通向黑暗。我们理当小心谨慎,好好把握。
“人”字一撇一捺,象征人与人之间应互帮互助,相互支撑,相互扶持。我助人,人助我,多一些善心,多一些爱心,让世界充满爱,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人”字一撇一捺,象征一男一女,相互偎依,彼此信任永不分离。
这就是说“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育”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走向不同,结果就不一样:教的是普遍价值的共性,育的是灵性各异的个性;教的是应知应会的知识,育的是本真本色的潜能;教的是基本技能的继承,育的是不拘一格的发展;教的是进入社会的能力,育的是进入社会的层次;教的是由外到内的适应,育的是由内向外的张扬。
我们通过“教”得到的是:共性、知识、继承、能力、适应;我们通过“育”收获的是:个性、潜能、发展、层次、张扬。
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潜能;既要能继承、又要能发展;既要有能力、又要有层次;既要能适应、又要能张扬。因为没有个性融入的共性是教条的,没有潜能渗透的知识是僵化的,没有发展延伸的继承是萎缩的,没有层次提升的能力是低级的,没有张扬伴随的适应是被动的。
既要“教”,又要“育”,怎么抓才能做好呢?
“教”和“育”走向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看点不同。有三个家长,都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个家长问孩子:你最近在学校考了多少分?另一个家长问孩子:你最近给老师提出过什么问题?还有一个家长这么问孩子:你最近有没有提过什么问题把老师给难住了?
考了多少分的问法是“看结果”,而问孩子给老师提出过什么问题这就是“看起点”了,而问孩子有没有提一个把老师都给难住的问题,那就是看孩子的“起点”有多高了!
应试教育的实质是一个“教”的过程,顺理成章看“结果”;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个“育”的过程,自然而然看“起点”。
方法不同。“教”提倡的是应知应会,而“育”讲究是“每有会意,不求甚解”。
一个是求解,一个是会意。“求解”我们很熟悉,也好操作,而“会意”的方法通常是:用丰富的情感来感染人,使你有所动;用深邃的思想来触动人,使你有所思;用高远的意境来升华人,使你有所悟……
充满情感的作品往往是作者情之所动、一气呵成的。我们要想体会其中的意境、就应当一气呵成地读完文学作品、听完音乐作品、看完影视作品,其作品,在连续的动态过程中就容易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那些鲜活的思想。这就是说:面对文艺作品不必过繁、过细、过碎,简单些,朴素些。“每有会意、不求甚解”。
平台不同。“教”的是普遍价值的共性,这是通过必修课来完成的。“育”的是灵性各异的个性,这个性的培养在哪里实现呢?
那些在各行各业成材的人,当年一方面他们在学校学习了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大都有一个自由、宽松的业余时间,允许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机会得以发展,进而成为推动他们个性发展的动力,就这样在业余时间里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很显然,校内的必修和校外的自修成为他们学习道路上的“两条腿”,共性教育解决了“接过前人接力棒”的问题,而接棒后自己的冲劲有多大、后劲有多足那就要看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程度了,因为“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
笔者建议把业余爱好的机制引入学校,在学校开设“自修课”。“自修课”是有组织、有要求的个人爱好,与业余爱好相比可以克服人的一些惰性,避免在业余的个人爱好中容易出现的虎头蛇尾、自生自灭的不足。
“自修课”的操作与必修课必然有着不同:
起点自由。“自修课”的内容应当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按爱好选择,因为个性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从自由到自觉的过程,有了自由的起点,满足了学生爱好,激发出浓厚的热情,最终就会形成一个个鲜活的个性。
过程自主。“自修课”的整个过程应当放开,让学生自己“做主”,因为个性的形成绝不会是被动的产物,一定是自主的结果。那么,摆脱“学科中心”、避免“成人意志”,让学生自主、自立、自修,让每一个学生沿着自己的“兴奋线”形成符合自身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学生独立面对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萌发出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评价多元。“自修课”不同于那些按统一评价标准作出评定的必修课,面对每一个灵性各异的个体,在自己的起点上,只要有发展就是成绩,在自己的起点上走得越远成绩就越好。
此文发表在2015年的市级刊物《邵阳教育》杂志上。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6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3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