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名人周彦文先生和我
少年时听说周彦文是故乡俊彦,文才出众,我就渴盼和他见面,聆听教诲。
我1972年到达旗写作组工作。1973年夏参加全盟通讯员会议时,结识了几位老作家、老诗人、老记者,周彦文从中国人民大学财贸系毕业后,分配在盟委写作组,也参加了会议。我拿出日记本让前辈学人们题字留言,周先生从文件袋取笔写下三个字“周彦文”。寻找余暇,我多次向周先生请教读书写作知识,可谓初入“周门”,契若金兰。
以后和周先生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见面攀谈,书信往来,深感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报纸杂志上读了他的几篇美文,更是仰慕不已。如《敖包驰思》、《瞭见王爱召》、《愿借明驼千里足》、《成吉思汗陵,一支希望的歌》,怎一个美字了得!我冒昧把自己的“豆腐块”文章给他看,他用红笔圈点、增删、指瑕,随信寄来刘白羽的《红玛瑙集》,推荐我读“三大家”即秦牧、杨朔、刘白羽的散文。他在《草原》编辑部当编辑时,我给他寄去两篇散文,一星期后复信退稿。周先生不俯就人情,直言不讳指出:有文采,但观点陈旧,不宜采用。短信明了,不爽毫厘。
1987年周彦文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工作,任理论处处长。职位升迁,身居闹市,但他铭记家乡父老和文朋诗友,故乡王爱召有他一根牵魂线,他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故乡。
有一年“清明”节,周先生偕夫人回故乡住在达拉特宾馆。先生邀我去聊天。晚间我请他俩在吕琳饭馆吃豆面,我和周夫人李凤仙各自把两大碗豆面吃完,放下碗筷。周先生只吃了两口,就激情洋溢,手势连连地给我介绍他去河南鹿邑(古称苦hu县)拜谒这座产生过宏达而深刻思想的历史名城的情景,讲中国历史天幕上那颗煌煌巨星老子。他说老子成名后,鹿邑就车马如潮,龙旗如云,人声喧嚷。听先生讲历史陈迹,我仿佛能听到两千年来人与天的对话,看到凝结在碧霄九天的庶民祈愿的袅袅香烟,还有老君台上静穆的汉唐残阳,洞霄宫悠悠的宋金钟鼓……
第二天上午我去看望周先生,见他伏案在旧报纸上练书法,说他拜书法大师欧阳中石为师,学写书法。床头摆着几套书,有清人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语言学家王力的经典著作《古代汉语》、《汉语诗律学》。我递给他近期写的《达拉特赋》,请他指点,他边看边提修改意见。先生回京后来信,赠我一首七绝:“刘杰看似平常汉,却靠学识绘漫川。欲问墨汁谁最富?何人伟大不平凡。读《达拉特赋》有感,周彦文撰。”有自知之明的我读后,以为是戏谑之言吧。
周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让我钦佩。我的散文集《铺路石子》出版后,给远在广州的先生寄去一册。当时他任广州出版社总编辑,《广州文艺》执行主编,工作繁忙。两个月后收到他写的一篇千余字的书评:《响沙,每一粒都是一滴渴死的水》,同时寄给《草原》杂志和《鄂尔多斯报》,都发表了。两年后周先生把这篇书评又斟酌修改,增加100余字,发表在香港一家报纸的副刊《周日文苑》上。
有一次周先生回来树林召,他的妹妹红岩,妹夫云山,外甥海斌和他叙旧,我也参与了他们的家人聚会。叙谈中,周先生对我说:“你的散文集我已读过,几篇人物散文写得好,赵继志、王华、郭瑾、张润梧我都熟悉,把人写活了。写人物散文就该这样,细节描写很重要,有生动感性的细节,人物才可臻于立体化,犹如龙的眼睛,妙手点拨,龙才能飞腾起来”。他建议我写人物系列散文,多读当代名家散文。他说余秋雨散文的特点是学识,贾平凹散文的特点是灵气,刘亮程散文的特点是诗性,王小波散文随笔的特点是思辨。
屈指算来,我和周先生1973年第一次见面,到2015年他去世,交往40多年。他觉得我做人真诚,作文认真,可交,正像他在书评中评价我是“一双大花眼,两片厚嘴唇,是个憨厚的文学青年”所以他对我殷殷策励,真诚扶掖。他在北京、广州工作期间,经常托亲友给我捎来新书和他编辑的《广州文艺》、《当代散文精品》、《诗词世界》、《文艺报》,并在书刊上加盖印章,谦虚地写上“刘杰惠存”、“刘杰雅正”的字样。
周先生酷爱收集资料,收藏书籍,嘱咐我把《达拉特文史》和家乡文人出版的书籍给他寄去。有一次郭世乐社长设宴招待周先生,盟旗两级文化界人士20多人作陪。饮酒叙谈间,我拿出达旗作者霍鸿山同志的学术文章《王爱召》让他看。这是本三万余字的油印本小册子,书中有一幅外国友人照的王爱召全景图。周先生认为很珍贵,左翻右看,爱不释手,我说“那就赠送你吧。”
静夜。灯下。我绕室低徊:周先生的书神岛(书斋名)收藏有近万册图书,在广州工作十多年,自己购买,单位奖励,文友赠送的书籍又有一万多册,还把油印小册子当珠宝。他真是个书迷书痴,迷得很深,痴得可爱!
周先生每年和我通多次电话,交谈的内容是读书、写作、文友、故乡。略举两例:有一年他在武汉和我通话,说他在武汉参加一次隆重的笔会,有很多著名学者、作家出席。电话里听得出,先生被地控巴蜀吞昆仑,天连吴越吐东海,九省通衢襟八方的大武汉感动了,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屈子留忠魂,钟期遗绝响,孙权筑夏口,岳飞屯武昌;也讲芳草斜阳,玉笛梅花,楚腔汉调,归元寺中,太白登楼,崔灏题诗。
另一次通话,是我给他打在北京的。和周先生寒暄几句后,我说《章太炎全集》已出版一部分,由许嘉璐用文言文作序,托您和出版社联系,购买一套。周先生说:“好书,弄一套有必要。”接着,先生讲了半个小时。梳理日记大意是,周先生认为章太炎是国学先导,朴学殿军,后学难以比拟。一是章氏把西方哲学、佛学和中国的诸子学术打成一片,《订孔》、《齐物论释》具有现代学术精神,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二是章氏的《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仍然有重要学术价值;三是章氏提倡学术自由独立,批判封建学术思想;四是章氏重视道德建设,尊师重道,砥砺名节;五是章氏从1906年起,在各地举办国学讲习会,章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满天下。
人间方望晚晴长。不到林中花满,天心月圆,昆仑头白,沧海潮生的年龄期,周彦文先生72岁就撒手人寰。鄂尔多斯高原上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星坠落了。先生留给我的是深情厚谊和赏心悦目的锦绣文章;是激情澎湃的诗人风采和孜孜矻矻的学者形象;是慧眼独具的审美观照和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
生命驻足在笔下,留在著述中。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