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访范公祠
无锡的惠山是个好地方。康熙乾隆曾下江南12次,居然因为惠山的优雅娴静而14次探访。惠山人也在这世代定居,118座古祠堂成为惠山古镇的特色。今年初春,我来到这里,在这星罗棋布的祠堂中,印象最深的是范文正公祠。
文正公,是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谥号,无锡惠山的范公祠是其定居无锡的后人为其所建。祠堂入口,门槛高过半米,两侧有巨大的门当,显示着相祠的威严。祠堂布局左右对称,长廊环顾,廊内展示着一幅幅石刻书法作品,作品大多是范相的介绍与诗文。祠中有范仲淹像,庄严肃穆,有敦叙堂、浚泉亭。祠堂利用原有的池沼和高坡,垒出假山,种植花木,借景入室,束放自然,在简朴严肃中蕴含自然之趣。
其间,最有名的莫过于后乐堂了。其名源自文正公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乐堂,正气浩然,堂前青木森森,堂内宽阔整洁。范仲淹,直言敢谏,言行如一,以天下为己任。庆历新政,考官吏,减冗员,轻赋徭,修武备;仁宗时期,镇边关,拒西夏,兵出如神,西夏人敬其谓“小范老子”!后政改失败,退居苏州,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后乐堂堂前有一副对联。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文正公一生的历史功绩,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颂扬了他先忧后乐的清正胸怀,“俎豆”言后人对他的祭祀传承千秋,“苏台”则是点明范相的祖籍是苏州吴县。后代,朱熹对范仲淹仰慕至极,称其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风流人物”!
离范公祠不远就是顾可久祠。据说是明代大清官海瑞请承皇帝为他的恩师顾可久所立。顾可久提拔了很多清官,最有名的便是海瑞。而惠山古镇很多祠堂,所敬奉的大都是贤臣清官。这让我想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清官情结。商秦以降,正史中便有了“廉吏”“良吏”之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等许多史书中都有“循吏列传”,后世的话本小说《包公案》《刘公案》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就是最近我在读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中,也描述了古往今来40多位清官之故事。孟子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种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气,就是自古以来清官守道精神的渊薮。如同后世范公的“先忧后乐”,海瑞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所说的,能臣们应“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
而今,社会上也刮起了一股清官热。文学、影视、戏剧等各种文艺作品中清官的形象数不胜数。流行电视剧《海公案》《少年包青天》《宰相刘罗锅》《神探狄仁杰》,经典文学作品《孔繁森》《焦裕禄》,最近又风行《习大大之歌》。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呼吁清官的出现,打黑倡廉;在反腐倡廉进入高潮的今天,老百姓欣喜于“打老虎、拍苍蝇”所取得的成就,歌颂清官贤臣和清明政局。这和自古以来,为清官立碑,为贤臣立祠的行为正一脉相承。
崇尚清官并非坏事,但把政治的清明只寄托在出现几位清官身上,则是危险的。清官意识,模糊了人们对于建立完善法制的关注,而把注意力投向了圣人、贤臣,当社会出现了危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统治者的个人品质与能力,而不是一套公平完善的制度。这种意识,让中国人把正义道路的阻塞都归因于贪官的身上,而不去或少去考虑出现大量贪官的原因。
时下,国人要么远离政治,莫谈国事,要么一谈到政治就是一味的抨击泄愤或跟风式地一味吹捧。这都是精神异态的表现!说到底,就是国人缺乏最基本的公民意识和普世价值。太平天国时期,美国传教士密迪乐来到中国,他看到中国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苦难,他做出的判断是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科技,而是基础文明!中国人,没有欧洲的契约精神,所以“聪明”远比诚信有用;中国人没有欧洲的公民意识,所以“政治”永远是少数人的权力游戏!时下流行的清官热的背后,其实就是国人的精神异态与萎靡。有多少人,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有多少人是为了公平正义而去反腐而不是为了自身不是既得利益者,有多少人能发自内心的真正遵守规则,而不是迷信“潜规则”?
悲哉!自身不思进取,却寄希望于他人,自身愚昧不堪,却幻想公平正义,这和猴子和人要正义要公平有什么区别?本质上,这种不具备公民意识和基础文明的清官情结,是对他人的一种乞求,是廉价的,是非理性的,我们企图有人来拯救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救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希望得到公正和尊严,却没有意识到想要得到自己也应有自身的付出与成本。因为非理性,所以常常愚昧与疯狂,因为廉价,所以往往陷入期望破灭的循环!
我们没有意识到,官员也是普通人!他们所掌控的权力与资源还远远大于普通人,所以要求他们个个成为清官的难度必将远远大于普通人!事实是,官吏较普通人更容易堕落。百姓要做的不是乞求出现清官,而是完善一种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真正参与到权力监督中来,参政议政,健全法制,唯有民智开,才有真正的清风。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人控告不敬城邦所敬诸神而引进新神败坏青年之罪,被古希腊政府判了死刑。朋友们想营救他出逃,但他拒绝了。他坚持认为自己做所是对的,并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两千年后的一天,胡适在美国读书,适逢小学新生第一课,他跑去偷听,发现小学生和老师们反复背诵着誓词:“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能,我保证发展我的独立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自作判断。”这段誓词,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为美国学生撰写的。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曾听过一个故事,越战期间,有一个美国男子每晚都点一根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他的反战立场。有一天晚上,下着雨,他依旧拿着点燃的蜡烛站在那里。一个记者忍不住问他:“先生,您真以为您一个人拿着蜡烛站在这,就能改变这个国家吗?”他回答说:“我这样做不是想改变这个国家,而是不想让这个国家改变我。”
无锡的惠山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在初春。
我走出范公祠,走出古镇,走不出的是对个人与国家的思考。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3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