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我的困惑或谜团20:车祸之谜

时间:2016-11-03   作者:纪俊超 录入:纪俊超  浏览量:853 下载 入选文集
    (好人老李----对洛阳国旅李忠才的记忆)
    这是一个不想提起的话题。但为了纪念一个好人,我还是鼓足了勇气。这个人就是我多年的同事,洛阳国旅的财务科长李忠才,在一次车祸中他被无辜地夺去了生命。虽说是车祸,却没有找到肇事的车主。虽说是车祸,但也是听说或推猜。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这是我的困惑,也是我压在心底的一个难解之谜。故而,我也要把它写出来。
    好象记得,老李是从部队上下来的。当时听说名字叫“忠财”,还真有点不屑的感觉,这样土气的名字,把忠和财联在一起。对财这么的忠,难怪可以做财务做会计。(后来得知是“忠才”而不是“忠财”,呵呵。)看到他那高高的个头,瘦削的身板,也容易让人把他与财务联想到 一起:一个只可坐在办公桌后弱弱地埋头翻帐本打算盘的帐房先生。与人交谈时,老李总是盯着对方的眼睛,认真恭顺的架势,如同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老师。的确是的,在我的印象中,没见过老李发火,不过经常见到他与经理着急,当然是为了资金帐目的问题。经理在怒吼,他在摇头叹气:不停地摇头无奈地叹气。(据说他曾不只一次被经理吼下眼泪,不知此言可信否。)
    我与他的交际很多,可能是因为脾气相近,交流起来比较平等和容易,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怪癖。从年龄上来看,他可能是四几年生人,比我大十几岁,但他没有把自己想得与我有距离,故而我也没有觉得他有什么遥不可及。也可能老李对所有人都很客气很平和,没有远近之分。但我却总是自信地认为,我和他有着特别的交际。
    根据我对老李的理解,细细想来,若用盖棺定论的言辞来总结的话,他这个人的特性是:有想法有创意,不盲从不放弃。待人宽厚,为人和气。勤恳敬业,脚踏实地。(正常情况下,该性格人群属长寿类别,可他,哎,却出了意外。)
    一开始我们的办公地点与家属院仅仅一墙之隔,过条马路即到,所以上下班比较方便。后来办公地点迁移了,我们上班就需要骑车前往,需要大概十几分钟吧,于是我和老李开始经常结伴,但并非约好的那种伴,只是在楼下见到了就结上了伴。同住一个院子,他在四楼我在五楼,虽不是同一幢楼,但大体上出门走到楼下的时间总是不差上下。后来我曾想过,可能我俩有着同一类型的思考模式,所以就总能踏到同一个点上吧。)
    他骑的自行车与我们平常骑的不一样,是越野型的,前把低后座高,一跨上车,就必须俯身抬头弓腰翘臀,时刻准备冲刺一样,一开始认为是他儿子的车,后来才知不是儿子的,真的是他的。那样的年龄,骑年轻人才骑的车,总觉得他有点怪异。到了后来,才知道他的车不是仅仅用来上班的,还有旅行的意思。他老家座落在洛阳郊区附近,是李楼村吧,所以他总是骑自行车回去探家。在周末,他还有一个爱好,骑上他的越野车到城市四周的郊区,甚至郊县,去远足旅行。可能他骑车跑过不少的县,所以一提起四周各县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哎,后来的车祸就出在这样的旅途中。)
    上下班与他结伴的另一个印象是,他对交通规则有着极度的敬畏感,闯红灯的事他绝对不干,宁肯在路边或路中间站等很长时间也不愿违犯交通规则。有时我们闯过去很久后一回头,他还在那儿站着呢,我们笑话他,他也不在意。反正他是越野车,速度快,马上就追上我们了。他最后总是笑着说:咱们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还不是一样吗?(还真的很有哲理呢。)
    在骑车转弯时,我们总是勾着头或低着头,时刻准备抢机会硬冲过去 ,比赛谁的胆量大,而老李则总是伸长右臂或左臂,像交警一样作出指挥交通的姿势,示意给别人或车辆,显得很专业的样子。这当然也成了我们的谈资或笑料。虽如此,我后来还是接受并学会了老李的这一套,并且做得心安理得,自以为受益终身。
    我们单位是旅行社,出差是工作的常态,平时大伙聚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总是这个走了那个去了,在一个月里不可能见到所有的人,总有人在路上在车上在外地。而老李是财务科长,无论何时总能在办公室找到他。这就是为什么,我与他的接触相对较多的一个原因。我把他当作了单位的百事通,把他的办公室当作了单位的问讯处。他热情的态度,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释,总能让我得到满意的答案。
    1990年前后,全国旅游系统召开旅游行业优秀工作者代表会议,我们单位要选出两名代表参加。在近百人中选出两个,对上对下都是个难题,于是总经理采取了一个简单而又民主的方法:全体投票,彻底普选。最终选出的两个人就是我和老李,他是“全国国旅系统优秀工作者”,我是“全国中旅系统优秀工作者”,他去北京领回来的是一个印有头像的瓷盘,很不错的,我因工作不能脱身,人们带我领回的是一个铜制奖章。实际上,我挺喜欢他那个瓷盘的,因为上边印有彩色的个人形像。
    我喜欢到他办公室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他的办公室是单间,适于交谈。除了工作上的问题外,我还喜欢与他谈些个人私事,有时是讨教有时是议论有时是切磋商榷。讨教的一般有两大类:财务专业与电脑应用。议论切磋的一般是日常生活家庭事务等。
    当然,老李的学习精神的确感动过我,当时学电脑的人很少,因为大部分单位中都没有电脑,而老李却是很少中的一个。当时的电脑是IBM PC机, Intel 80286或386的配置,CPU的运行速度仅为6MHz至8MHz,硬盘的储存量也小得可怜。老李不但学习了财务软件的操作,甚至还自已编程,是Basic 和Dease数据库的那种计算机语言。然后把大批量的财务数据输入电脑,储存在那种5.2英寸的大软盘上,最初是360KB的低密盘后来是720KB的高密盘,最后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硬壳小盘。那时的软盘(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不但容量小而且容易坏,动不动就打不开。为了预防万一,老李还得做两套方案,把输入的内容再打印一份存档。这样实际给他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手工记帐后,还得编程、输入、打印。但他却乐此不疲,天天在办公室中不停地忙碌着。
    他对电脑的痴迷也影响到我,所以我在很多机关单位都没有电脑的时候就自己奢侈地花3000元从中关村购来一台没有硬盘的286机放在家中自学。学了一段后,又将其以2000元的价格淘汰给了一所学校的电脑中心,之后又用3000元买下翻译协会淘汰的386。但因天天出毛病,用起来特麻烦,于是又将其以500元的价格处理给一个闻讯而来的军人。他说要退伍了,想在退伍前学学电脑,我当时一狠心,把打印机也送给了他。
    有一次我要给龙门国家粮库翻译一份可行性报告,属于市政府的对外招商引资项目,报告中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信息,而当时我则对财务知识一窍不通。在遇到这类困难时,我当然只能向老李讨教。自从那次讨教后,我对财务知识有了些皮毛的了解,但这一些皮毛知识却成了我终身的财富,一旦谈起财务我便毫不怯场,诸如:成本与费用的区别,税收的类别及意义,财务与会计的作用,借与贷,还有工程盈余等等。这曾让外语专业的同事们诧异和羡慕。
    另外,我还在老李那儿还学会了做会议纪录的习惯。因为老李做事非常认真,上级交代的任何事情他都要当即记下来。他说,上级说过了,我们若不记不来就会出麻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特别是参加会议时,他总是带着笔记本,我们只是听一听,他却总要一笔一划地记下来。到了后来,我就习惯了这一手,随时带上本本,随时划一划。这一习惯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多次得到表扬,说我听讲认真。实际上有时也不是在记笔记,只是为了填补开会的空虚和无聊而已。
    我最佩服的是老李对两个女儿的安排,他高瞻远嘱地认为,女孩子最终是要嫁人的,不要让她太辛苦,找到好婆家比什么都重要。要学些实用的立竿见影的能力才会让人看得起。于是他没有逼两个女儿上大学,而是顺其自然地让他们上了中专,一个是幼师专业,一个是计算机专业。后来也的确证明他的职业设计是高明的,幼师专业是永远也不会失业的专业,计算计专业是走在社会前沿的朝阳专业。他的两个女儿比同龄人早几年毕业,优先占有了工作岗位,先一步获得了独立工作的机会和能力,提前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老李给我的启示是创新与另类,时不时地还搞些小创意来丰富生活,同时也节药开支,勤俭持家。以下事情就是他在这方面的表现:
    当我们搬到同一个大院的时候,装铝合金窗户的风气才刚刚兴起,家家都把木窗打掉,换上新窗。虽然打掉木窗换新窗有点不舍,但大家都在这样做,再说那个楼上的门窗也的确太简易,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根本不能御寒保暖。后来我发现老李家也装上了新窗,只是规格与众不同,方方正正地分成了四等份,每个窗格都是正方形。原来老李的这种设计能使下面两个活动窗户的平均受力面积减少,推拉起来更加轻松;而上面两个大窗则是固定的,密封效果最佳。当然,这样设计的优点可能远远不只这些,只不过我当时没有认真听老李讲,所以现在记不起来了。不过,我相信他说的一定有道理。只不过看起来与楼上其他家窗户有显著差别,有点另类,怪怪的。之后,我也大胆地设计了自己的窗户,将木窗保留了在了外面,把新窗安装在了里边,使得我的窗户成了内外两层,即隔风又防尘保暖。只不过与楼房窗户整体没有保持一致,破破地旧旧地。一直到现在,近三十年了,那个院里楼上的另类窗户还是只有我们两家吧。
    我相信老李,不只是因为他年纪大见识多,搞财务的,能算计会节省,而的确是因为他勤于动脑,思路清晰,条清理楚的,能说服我。在安装晒水桶的细节问题上,他的小发明的确让我解决了大问题自豪了一辈子。晒水桶是当时人们的另一种时兴,即在在楼顶上架设自制的淋浴器。花10钱买或找一个铁皮的汽油桶,将桶身刷上黑漆,倒过来固定在楼顶上,用塑料管子联结起家里的自来水管就好了,操作起来不复杂,只是费些力气就行。到了热天,水桶中的水就会晒热,流下来就能洗热水澡,很美的。但有一个问题很烦人,这就是晚上后半夜要上水,而上水则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你躺下睡了,还得操心着那个水桶何时上满,上满了还要关水管。否则就有可能哗哗地流淌一晚上,浪费自来水不说,声响大还扰民,有时甚至溢得太多还损民。
    我把这个难题讲给老李后,老李马上把他的小创意告诉了我,并且还自带配件和工具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买来个抽水马桶上的止水阀,将其颠倒安装,下垂一个塑料瓶就可以了。楼顶的铁皮桶水一满就溢出,溢出的水顺另一细管迅速流下,滴落到下垂的瓶中,重量加重瓶子坠下,止水阀上翘堵严上水管,楼顶上水自动停止。自从有了老李这个创意设计,我夜里不再担心溢水,从此好梦开始,呵呵。
    另一个老李创意改装的小玩意,是个车载电子表。要是现在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电子表没电扔掉即可。而当时不行,电子表不是普及的大众玩意,而是往往是外宾的赠品。并非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只有经常接待外宾的翻译人员才有 这种机会和可能。我曾经将一个车载电子表送给老李,老李放在办公桌上使用,也蛮好看的。但是没过多久,电子表就没电了。那种专用小电池,不用说买不到,即使有卖的,我们也不会去买。后来老李想了办法,从电子表中引出两根电线,把它连接到了一节五号电池上,于是电子表就又走起来。虽然放电池的盒子比电子表还大,但作为一个底座倒是挺稳当的 。
    一切都成了历史,一切都成了追忆。
    2005或2004年前后,回洛阳探家的一天黄昏,我在家属院门口偶遇老李,这是离别多年之后的一次相遇,当然异常激动,他还是那么豁达和开朗,声音清脆,热情豪放。当时他与夫人正要去散步,说是到洛阳亚世集团旁边的院子里纳凉。于是我便习惯性地跟着去了,聊天中知道他已经退休,并对骑车旅行更感兴趣,有了自己的时间,身体也好,到处跑跑满足自已一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很佩服他乐观向上的姿态和心态。那晚,我随着他走了一段,突然觉得自己是否有点烦人?人家两口子散步,我却一路上问东问西。也可能是我多心,也可能是我自觉,总之我主动地离开了。当时那种言犹未尽的感觉至今亦然,但当时也只能适可而止了。
    总认为,来日方长后悔有期。谁知,我与老李那晚的分别竟然是永别。哎,天啊,永别总是突然而至,谁也不知它在何时何地静候着你!
    又一次回家探亲时得到消息:老李已经不在好长时间了。据说那天他骑车出去旅行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谁也不知道他的行车路线,因为他只是随意而为,随时改变行程。本来他的旅行总是早回晚归,等于是“一日游”的样子,那天却没有按时归来。后来有消息说在洛阳西部新安县境内公路旁庄稼地里发现了他,可能是出了车祸......
    老李去得突然,儿子在外地女儿也在外地。之后,李夫人也住到了儿女家里,离开了那个大院。每次回去,看着对面楼上四楼的正方形窗框设计,我的心里就堵得慌。老李去了,除了回忆和思念我无话可说。
    我的困惑和不解是老李的失去,哎,心中的谜:为什么会这样呢?
20151020 海口追忆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