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仁心仁政
早听说夷陵区黄花镇有一段保留比较完整的古驿道,很想去看看。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星期天,我请黄花镇政府的刘斐当向导,两人沿着宜兴公路来到两河口贵苑山庄,然后乘坐一“鱼划子”来到贵苑山庄对面的山脚下。下船后开始步行。
这就是传说中的从宜昌通往兴山、神农架等地的一段古驿道吗?
这是一条从河边通往山顶的石头路,有的地方铺的是条石,有的地方是在岩石上凿成的石梯,宽度约 3 米,路一边是垂直的岩石,明显有很深的钢钎印,分明是人工凿出来的。另外一边是河,就是现在的黄柏河东支和西支会合处,叫两河口。随着路上升,离河床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危险,因为山是笔直陡峭的。
我们走到古驿道的最险要处,看到了一摩崖石刻和一功德碑。摩崖石刻是在离路面一人高的地方,刻有“化险为夷”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每个字有一米见方。落款是“吴宝炬题并书”和“夏历甲子年路工告峻”的字样。旁边立一功德碑,在斑驳的功德碑上,我们记下了碑文: 圣人以仁心行仁政,其利在万世。非徒快俗人之耳目,而博一时之欢心也。吾经两河口等处,见夫滩之凶有如虎齿,路之险有如羊肠,岩壁蔸悬,山泓暴涨,触目兴怀。每当春夏之交,其坠于悬崖者不知凡几,其溺于水者不知凡几,耳闻心酸。发此宏愿,捐廉提倡。添渡备药施茶,俾往来行李履险如夷。落款是:民国拾四年夏历己丑春告峻,发起知事吴宝炬。
原来这是吴宝炬“重修北乡沿河路桥”的记载。
从吴宝炬的题字和撰写的碑文中,可以看出,吴宝炬做了一件大好事。
吴宝炬何许人也?
刘斐早有准备,拿出了关于吴宝炬的一些资料。
据《文化恩施》记载,吴宝炬(1873--1942),字荫慈,号毅庵,又名国寿,湖北恩施来凤县万家塘人。他自幼忘父丧母,15岁时赴建始入学读书,又历经多所书院就读,万里求学,习文练武,学识渐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院试获第一名,入两湖书院读书时被张之洞选入将弁学堂。民国时期1912年3月,被副总统黎元洪聘为顾问,5月转入地方,先后任房县、郧阳、武昌、枣阳知事,1914年内务部第一届知事考试名列第一,后先后任德昌、宁都、大庚、湖北宜昌、应山等县知事。
吴宝炬是从将官转入地方的,先后任过十二个知事,所到之处,都留下许多德政事迹,老百姓为他立生祠,德政碑,纪念亭,有花开十二县之美誉。
1914年,吴宝炬德安知事任内,被老百姓称为“清官”“好官”。据《德安县志》载,公起于田间,洞悉民间疾苦,平时下乡仅舆夫二人,随从一人,铲除烟苗,踏入人迹不到之处。
1924-1925年吴宝炬任宜昌县知事(即县长),出任不久,他从宜昌坐轿子到雾渡河等地,到两河口时,遇到一个娶亲的轿子,在狭窄陡峭的路上让不开,按当地风俗,娶亲的轿子是不能在路上停下的,更不能调头往回走。吴宝炬就叫自己的轿子停下,让娶亲的轿子先走。得知这里经常有人摔下悬崖,掉入水中。他带头捐款400吊文凿岩修路,在他的倡导下,有60多个单位和个人捐款,拓宽了两河口栈道。
吴宝炬从政自律严格,他随身携带一枚自刻图章“受贿天诛”,盖在他经办的一切文稿上以自警。十多年在知事任内秉公明断,审结民间疑难案件3000多件,深受百姓爱戴。其诗有云:公道在人心,谀词鄙文翰,善者水乳融,恶者如冰炭。
如今古驿道早已废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小路早已被大路取代,宜兴公里经过多次提档升级,成为二级公路。宜巴高速路在黄花、雾渡河、兴山直接出口。车辆川流不息,农房新颖别致。百年沧桑,百年巨变。
我站在古驿道上,思绪万千。在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之事无小事,吴宝炬以仁心行仁政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为政者,当有仁心,成仁者,施仁政。就是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老百姓的期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3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