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钨”以伦比

时间:2017-03-13   作者:天龙山 录入:天龙山  浏览量:781 下载 入选文集

下垄位于庾岭山脉东缘,鸡鸣三县(江西大余、崇义、南康)交界处。这里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苍翠欲滴;溪水穿行河谷,浪花飞溅,奔流不息。就是这样一块山水,蕴藏钨、锡、铜、铋、钼等稀有金属,品位高易选的黑钨矿富甲一方。

早在清乾隆年间,下垄就有人开采锡、铅和铁金属矿藏,并修寨,名“铁仓寨”。“锡孔”、“天牛沟”等采矿古迹今依稀可见。先民不识钨及其用途,地表露乌黑发亮石头称之“重石”。

1907年,德国传教士在大余县西华山发现钨矿。钨熔点高,硬度很大,是军工急需的稀有金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到处掠夺战略资源,钨矿的开采盛极一时。1918年,下垄铁仓寨、水口上、香炉山及毗邻的南康县蟠龙山、渗水窝、青山孜、樟背;樟斗的牛岭、山子脑;平案脑的鸭栖山、石头窝、新地;上犹县中稍、马岭、大棚山;崇义县茅坪、龟子背、大坪山等地相继见矿开山,盛期挖矿民工多达上万人。

钨矿开采增长,各地设立局所,分卡征收税款,催生官商统制。1932年,江西省设立钨矿管理局,组织联合钨矿公司,收缴各产地的钨砂,再由江西裕民银行代营代销。1934年,江西省政府与国民政府实业部合作,共同管理督办,由英商安利洋行专营出口。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南昌成立钨业管理处,下辖赣南、湖南、广东、广西4个分处。实行统一地点、统一价格、统一收购钨砂的“三统”制,并明令“钨是军事物资,私人不得经营”。下垄钨矿所辖矿区,分属第八事务所(设上犹县城)和第九事务所(设南康县城)管辖。随后其机构名称与隶属关系几经变更,终究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地主封建势力相结合的,构成对钨矿统治、压榨的机构。是只管收购,不事生产的商贸性质的机构。生产由民工自行开采,这就是所谓的民窿。

民窿采矿、选矿都靠手工作业,乱挖乱采,见砂打砂。遇到富矿,上翻天棚,下凿底板,不留矿柱。丢弃矿石达50%,选矿回收率只有2030%左右,造成重大的资源破坏与浪费。这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钨业掠夺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写照。

1949814赣州解放。军管会接管江西钨锡矿业有限公司,实行原机构、原职、原薪的“三原”政策。914上犹办事处张贴复工布告,恢复民窿生产,收购矿产品。19503月国务院决策“用钨砂跟苏联换机器和国防用品”,“签订每年向苏联出口一万吨的合同”,并将任务下达给中南有色总局。自此揭开了中国钨业崛起的新纪元。踩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寻着钨矿建设发展的轨迹,我们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

1953年起,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钨工业建设列入重点项目。中央有色局中南分局决定:全面收回民窿,国营开发建设。19541月,撤销上犹管理处,成立扬眉寺钨矿(1962年改称下垄钨矿)。至1957年初,先后将上犹县中稍矿区企壁孜、社官窝、张天堂;大余县下垄矿区烂壁孜、笔架山、铁仓寨、渗水窝、蟠龙山、香炉山、石坪脑;南康县平案脑矿区鸭栖山、平案脑;崇义县吃水湾、营棚埂;大余县樟斗矿区石窝里、桃树窝、山孜脑、高壁、苎麻园、牛岭、荞子坑以及第一民窿生产合作社(崇义县龟子背矿区)等5个主要民窿矿区转为国营,分别成立中稍、下垄、平案脑、樟斗和大坪等坑口,有2063名民工转为国营矿山工人。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包括采矿、选矿、机电、土木等工程技术人员,一批又一批地来到下垄,形成了一支钨矿建设的有生力量。在矿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广大职工满怀革命豪情,以主人翁的姿态,艰苦创业,团结奋战,忘我劳动在各个建设岗位上。“上班电笛长空叫,入夜灯火赛繁星。”百里矿区群山沸腾!

瞬间,新矿井、新采场、新巷道开拓完成;机选厂、修造厂、发电厂拔地而起;一车车原矿源源出窿;一批批矿产品运销出山。1959年下垄生产钨精矿2796吨,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生产蒸蒸日上,矿貌日新月异。兴建职工住宅、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图书馆、俱乐部、广播电视、公路交通、菜市商店……惠及大众,福祉绵延。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把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改造成为独立完整的现代化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下垄名列江西十大国营钨矿。

下垄钨矿属高矽矿床,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围岩含60% 左右,石英矿脉含93%以上;粉尘含2060%。各作业点产生的粉尘分散度高,小于5微米的粉尘,在采矿凿岩点占90%以上,对工人身体健康危害甚大。

解放前乃至整个民窿生产时期,均无通风防尘措施可言,工人矽肺病发病率很高。有首民谣:“女莫嫁打砂佬,打砂佬命不好,石头打不死呀,也难逃烟子痨(矽肺病)”。解放后建矿初期,百废待举,重振生产,忽略防尘。尤其是1953年至1955年推广机械干式凿岩,粉尘浓度每立方米高达上千毫克,矽尘危害十分严重。据胸片检查,1957年以前开始接触粉尘的1437名职工中有767人患矽肺病,总发病率达53.4%。部分患者因病情恶化,英年早逝。如下垄坳上曹氏三兄弟(同学曹九生父亲、伯父、叔叔),是矿首批风钻及支柱工,下井几年均染上矽肺,30岁左右都命赴黄泉,妯娌改嫁他人,满门孤寡相偎,令人扼腕叹息!

为了战胜矽尘危害,不让“曹氏三兄弟”悲剧重演,自1958年以来,下垄钨矿党政坚持“安全第一”方针,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实行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组织发动了五次围攻矽尘突出战,成功地摸索出一套土洋结合,以减尘、降尘、排尘和个人防护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以风、水为主的综合防尘举措。针对四个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双革活动。例如:为了达到减尘目的,就从改革工艺、工具与操作方法入手,创研了中心供水标准化凿岩、旁则供水凿岩、风水联动开关等;为了降尘就创研出自动水幕、打支柱窝环形喷雾器、爆破波水力喷射器、湿式旋流除尘器、脉冲袋式除尘器等;为了排尘达到作业点通风换气的目的,就狠抓通风系统的建设,搞好局部通风措施配套,保证各作业区风量、风质、风速都达到防尘要求。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安全防尘规章制度,坚持叫得勤、抓得紧、管得严、反复抓,不停顿地向矽尘危害作斗争。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坚守群防群治,科学减尘降尘。1958年以来,革新通风防尘技术80余项,其中,回旋式喷雾器、吹炮眼除尘器、爆破波水幕、电动水幕和凿岩机除油器等降尘项目,均在全国同类矿山广泛推广。截至2002年,44年中,2毫克以下粉尘浓度合格率92.2%,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经历年胸片检查,1958年以后接尘职工尚无一例矽肺,创造了高矽矿山44年无矽肺病患的人间奇迹!19711213日至20日,国家冶金工业部在下垄召开安全防尘现场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在部局领导及19个省市(区)冶金系统领导130人;1973107日到13日,治金工业部在下垄召开全国冶金矿山安全防尘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26个省市(区)冶金系统的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国家计委劳动局、国家建委燃化部、二机部所属单位以及冶金部、省冶金工业局、中共赣州地委的领导共225人。19781123日到27日,冶金工业部在下垄召开表彰安全生产先进现场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7个部(局)和29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代表共550人。下垄钨矿获冶金部授予的“通风防尘红旗单位”与国家劳动总局授予的“矿山防尘标兵”称号。

重拾流金岁月,定格历史瞬间;自古矿工真豪杰,吹尽狂沙始到金。在那个年代里,人人血管里的革命激情都在燃烧,放弃假日带病工作,轻伤不离工作面,比学赶帮超竞赛热火朝天;在那个年代里,矿山工人不讲报酬,不计得失,不畏艰难,最大的追求,最高的奖励——一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成功的喜悦;在那个年代里,当老矿工光荣退休,离开自己奋斗一生的矿井时,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子女接班,纵然有因工牺牲的矿工,家属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孩子沿着父辈的足迹向数百米深处的井下走去……因为矿工以矿为家,“钨”以伦比的荣耀,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相守永恒!

 

作者简介:吴元龙,来自世界钨都发祥地之一江西大余县下垄钨矿,《下垄印象》诉说守望下垄六十年的心声和故事。QQ498795058;微信号:www1956tls作者生活照: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矿井深处 下一篇:艾气如熏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