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的打造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中央台首播至今已经30年过去了,在国内外热播一千多次,成为“无以超越”的经典作品。这个成绩是怎麽来的?最近,八七版演员导演在三十年相聚会上该剧著名导演王扶林披露了一些细节让我们从中找出答案,现归结如下。
1、 领导重视,央视的大力支持
83年王导就想拍红楼梦,但他深知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当时他还是一个后生(54岁),没想到希望之神光临了他的身旁。他得到了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从英国请回的红学大师吴世昌的认可,并告诉他去找红学会副秘书长胡文彬出主意。红学会坚定支持王导的想法,并随即成立了由一大批的红学大师、专家学者组成的红楼梦剧的高级顾问委员会,其中就有吴世昌、胡文彬、曹禺、沈从文、周汝昌等等人员。这个顾问委员会成员可不是光挂名,而是担负着给学员讲课的任务。他们不计报酬,只尽义务。王导说,顶多就是吃顿工作餐了事。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王导租了一间房子读书。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把红楼梦原著读了又读,精细研究烂熟于心。
2、 严格培训演员
红剧的演员是从全国海选出来的。从一万多名演员中又挑出60多名条件好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共同寄宿,同吃同住同学习,早上跑操锻炼身体,上午上课讨论剧本。专家讲课提高演员的古典基础知识,分析剧情、每个人的人物性格特点,使演员大受裨益,收获匪浅,使自己演起来把住特点,少走弯路。
饰演贾宝玉的演员欧阳奋强当时才24岁,初来乍到显得拘谨,与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相处不够亲密。王导每周检查拍戏片段发现他们没有什么交流,“没有情”,王导就让他们天天讨论剧情,交流心得,向感情靠拢。并让陈晓旭想办法解除欧阳奋强的紧张心理。陈晓旭就经常开个小玩笑,弄个恶作剧,引宝玉开心。奋强觉得林妹妹“很有幽默感”,相处时间长了就自然了很多,时间长了,演起戏来“越来越默契”。应该说,欧阳奋强能把宝玉饰演成功,陈晓旭是付出许多心血的。可是陈晓旭英年早逝,至今已有十年,回忆起来,真让人扼腕叹息。
3、 群众的无私奉献,通力配合
王导说红剧最难拍的有两场大戏,一是“秦可卿出殡”,二是“元春省亲”。因为需要在好多地方拍摄,道具无数,人员众多,合起来成千上万。要知道当时是没有报酬的。当地的群众都大力配合,听从调遣,服从安排,保质保量的拿下了两场大戏。言谈中王导流露出对群众演员和场外服务无限感激之情。就是这样,靠匠人精神打造了精品红楼梦电视剧。
在谈话中,王导又说了另一番话。
《红楼梦》从定稿到首播用了六年时间,光拍摄就用了4年时间。虽说慢工出细活,但如果现在要用这麽长时间来拍一部戏,恐怕会吓跑投资商的,演员也不会干。因为他们都要用“最短的周期”获得“更多的回报”。所以对质量也就不那么“注意”了。诚哉斯言。
我似乎明白最近一窝蜂的出现了那么多铁血电视剧的原因了。“铁血尖刀”、“铁血军魂”、“铁血武工队”、“铁血将军”等等。我曾说过,本人对电视剧内容不持异议,只是对滥用铁血有看法。自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出现,它已成为高压残暴统治的代名词。不是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和铁血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即使给“铁血”赋予新含义,作为战争的象征,也不是一般的战争可以使用的。真正称得上铁血剧的是“三大战役”是“抗美援朝”是“百万雄师过大江”,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惊心动魄,那才是铁与血的拼死搏杀,是铁与血的严峻考验,可编导们都没有以铁血冠名,电视剧令人难以忘怀。
《英雄使命》一剧开播以来一致受到好评,不仅剧名与内容吻合,演员们演技又好。可是忽然间更名为《铁血玫瑰》亮相于电视屏幕,让人啼笑皆非,大有东施效颦凑热闹的感觉,一帮身怀绝技屡屡完成艰难任务的英雄姑娘全被“铁血”二字破坏了。
“铁血”不可乱用,也不能用滥,用滥既起不到吸引观众眼球的作用,反而单调的词语重复会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试想:神经都麻木了,还能记清故事情节吗?!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