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炊烟

时间:2014-07-04   作者:刘建晓 录入:刘建晓  浏览量:98 下载 入选文集

   在我的印象里面,炊烟是萦绕在我童年的一种美好的记忆。

   我的童年时在冀中平原上一个平凡的小乡村度过的,村子位于平广巨(平乡,广宗,巨鹿)三县交界的地方,旧时属于三不管的地方,贫穷落后。村子西边有一条干涸的河沟。我小的时候,村子里条件很不好,都是靠烧柴禾做饭,庄稼地理的麦秸,玉米杆,人们像宝贝一样的拉回家,垛成垛,留作一年的烧柴。家里有老人的,会在屋子里盘下一座大大的火炕,寒冷的冬天,就把火炕烧得滚烫。没有老人的,也会在院子里盘一个小小的锅台。每一个清晨黄昏,小小的村庄,家家院落房屋的上空,盘旋着缕缕的炊烟,把小村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在离家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子,每天中午在学校吃一顿饭,有时候就是在学校门口花五角钱买上两个烧饼吃,常常吃不饱。每天傍晚放学了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吱吱呀呀,穿过农村曲曲折折的巷子和街道,看见院子上空飘起的炊烟,闻见缕缕的饭菜的香气,每每都让我热泪盈眶。我常常想,在这样的小院里,会演绎怎样的悲欢离合。生活,在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它的忧伤欢乐。那个时候的我,是怎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

   那时的生活多么艰辛,人们的条件落后,有时候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饱饭,就是一种很大的满足。一家人无论有多少烦心事,每个黄昏,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和和睦睦地,有说有笑地,吃上一顿饭,就是生活最大的幸福。

   如今我渐渐的长大,离开了家乡,四处漂泊。日新月异的生活,让故乡的人们也渐渐告别了炊烟。电饭锅,液化气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上一次回老家,年迈的父亲蒸了一锅包子,在院子里的锅台上烧火。看着他瘦弱的身躯,和原则上空久违的炊烟,刹那间,我湿了眼眶。

   不得不说,我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垒炕盘锅台的高手,他盘的火炕,烧起来总比别人的热得快,而且散热慢,村子里总有许多人找他盘炕。每每此时,他总是丢下自己的活计,乐呵呵地跑去给人家帮忙,仅仅是为了能在别人家里吃上一顿好饭,喝上几杯酒。我家的条件不好,常年没有做过什么好饭,父亲的嘴又馋。我小的时候常常因为父亲跑去给别人义务帮忙而和他怄气,觉得他有点不务正业。现在回头想想,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父亲这些年也确实不容易,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一顿好饭,几块肥肉的诱惑力,确实是很大的。而父亲,因他的热于助人而得到许多人的尊敬。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田野上的村庄,也很少再飘起炊烟,可我一直不能忘记,那一种盘旋萦绕的温暖。每一缕炊烟下都曾有一个温馨的故事,每一座房舍里都是一家的艰辛生活。无论什么时候,幸福和温暖的象征,都会让我们感动,就像。。。。。。

    就像,这久久不散的记忆里的炊烟。

作者简介:刘建晓,邢台平乡人,80后,生长在农村,从小热爱读书。向往浪迹天涯的生活,一直在红尘寻找诗与远方的田野!奈何文化程度有限,认识也不够深刻,只能够用自己粗涩的文笔来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上一篇:日落 下一篇:业余没有作家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