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又见炊烟

时间:2014-07-11   作者:栖凤斋主 录入:栖凤斋主 文集:碎雨集 浏览量:120 下载 入选文集
    又见炊烟,很平常的题目,在网上网下有多人写过此文,本人很俗也想写一次,总感觉没有将故乡往事表达完美,没有将内心对故乡的思念诉说的淋漓尽致,所以,诸位请雅正此文--------
    我的家乡在冀中南部,太行山脉东100公里,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两条清悠悠的小河由南而北顺流而下,河岸边种着美丽的桃树杏树和垂柳,风景很是优美;我的家就在河的岸边,从小喜欢在河岸上玩,有时捉泥鳅,逮夏蝉,抓蝈蝈,摔哇唔,捏泥娃.......可是印象最深的是那袅袅的炊烟,在黄昏时刻只要望见我家的炊烟,就像母亲的招唤,好亲切好温暖,我们几个小伙伴几乎远远的也可辨认出是谁家的,乡村的习惯不是一起做饭的,农活忙时有的很晚,也有早的,我们就看着村里的炊烟,数着谁家先做饭了,那时都没有零食,还没吃饭就已经很饿了,所以,看见炊烟就好像闻到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会挨个的跑回村,就冲那炊烟袅袅,各自奔回自己的家。
    好多年没有闻到炊烟的味道了,上次去山里旅游,顺着山路盘旋,远远望去有炊烟袅袅升起,哇,好亲切,在青山绿水中是那么的诗意与优美,赶快拿出相机,顺着那炊烟的方向迅速拍照,然后,奔着那炊烟的方向走了过去........
    一间小房子隐匿在青山绿水之中,小院里种着鸡冠花一串红和步步高,小树林里有几只芦花鸡还有一只大白鹅在刨食,就在这花花草草间,有一位老妇人手里端着簸萁,在捡着里面的桔梗,我们走进篱笆,向大娘问好,老人赶忙放下手里的活给我们倒水,我们都说不渴不让大娘麻烦,大娘说着话顺手放一把柴禾在灶间,又一阵炊烟飘起,顺着那烟味,饭香扑鼻而来,把我们几个馋的要流口水,大娘说让我们在这里吃饭吧,我们心里很愿意却不好意思,实在太馋了呀。这时同行的小六问大娘锅里做的饭够吃吗,要不她自己帮大娘做,大娘哈哈笑着说很方便的,再多做点就是,呵呵,真的很好,我们几个在小院里喝着水,看着周边的风景,大娘边烧火边给我们讲着山里的故事,没多大会一锅香喷喷的饭好了,这原汁原味的山里农家饭我们吃起来是那么的可口,就像小时候吃着妈妈做的饭一样香甜。
    老人的丈夫在抗日时牺牲了,她的一双儿女都在城里,却每年都要回来住几天,还带着朋友来体验山间生活,孩子让她去城里住,老人却不舍得离开这间古朴的小屋,不是修改不起,而是在这里有她年轻时的回忆和甜美的爱情,当年地主千金的她相中了家里的放牛娃,他们一起在山间放牛放羊,是他为自己捉蜻蜓,是他赶走了吓呆了她的蛇,是他打跑了调戏她的浪荡公子,是这间小屋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她家里不愿意她嫁给穷人家孩子的他,是娘亲给了自己几垫银子和首饰,在一个黄昏和他一起来到这里生活的,几年后眼看着自己的家被日本人一把火烧尽,这种悲痛使他踊跃抗日,在一次鬼子进山中他为了保护山民牺牲了......解放后她自己依然生活在这里,政府要给她盖新房她不要,只是修补修补一直生活在这里,当年孩子小,自己一手养大孩子送出了山,条件好了也不舍得离开这里,生活惯了的小屋温馨舒适,她不想给孩子们增加一点负担......
     听着老人的经历,不觉时间已晚,我们将背包里的食品和钱留给老人她却不要,说自己不用很多东西,种的菜吃不完还经常给邻人,只是这里人间稀少,村寨不大,人口分布稀朗,闲时老人会采了蘑菇和野韭菜来吃,吃不完就晒干给孩子回来吃,忘了说老人穿的衣裳很特别,有很时髦的大概是孩子给带回来的,在山里生活的习惯使老人身板很硬朗,走起路来不比我们慢,真是很惬意啊,在这青山绿水间,无忧无虑,再没有了阶级地位之分,再没有战争的日子已经使老人很满足了。
    离开山林回到车上,我们又看见一串炊烟袅袅升起,又一户人家飘起炊烟,又一个故事在炊烟下产生吧,我祝愿人人都记住老一辈的传统,人人都怀念炊烟时代的往事。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业余文学原浆酒 下一篇:对子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