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回文赋 元旦

时间:2017-12-30   作者:兰若子墨 录入:兰若子墨  浏览量:785 下载 入选文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

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史书记载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这一年孙中山让出最高权力,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刚开始,袁世凯还表示遵循孙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继续推行新历。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农历体系,人们按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当时,政府虽然强力推行新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采取调和折中的方式。

    1914年1月,民国政府的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考虑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问题,只批准“元旦为春节”。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多少元旦成昨日,今又元旦从此始。感作回文以赋之。

赋曰:

正读:

    元旦兮旦元,转轮兮轮转。怜逝之逝怜,前赋兮赋前。揽史晓寻源,谈古见经传。贤圣志书卷,典雅顺应天。先夏法正(夏小正),尊历阴名。元朔新年,闲冬农耕。攒思修性,返待春萌。严寒雪隆,艳梅香红。恋旧老翁,残识新风。惑不之夏、晋记史,信诚之颛(颛帝)、汉文献。南北朝东西,华夏早元旦;商周之秦汉,万寿之黄炎。辛(辛兰)萧(萧子云)之晋、齐,唐李之孙(孙中山)、袁(袁世凯)。阳历阴历,长论短谈。畅赋文连兮,芳史古叹。天随日转,宣文愚见。愿诚心丹,浅笔己患。怜墨流善,斑斑若兰。

回读:

    兰若斑斑,善流墨怜。患己笔浅,丹心诚愿。见愚文宣,转日随天。叹古芳史兮,连文赋畅。谈短论长,历阴历阳。袁(袁世凯)、孙(孙中山)之李、唐,齐、晋之萧(萧子云)、辛(辛兰)。炎黄之寿万,汉秦之周商;旦元早夏华,西东朝北南。献文汉、颛(颛帝)之诚信,史记晋、夏之不惑。风新识残,翁老旧恋。红香梅艳,隆雪寒严。萌春待返,性修思攒。耕农冬闲,年新朔元。名阴历尊,正(夏小正)法夏先。天应顺雅典,卷书志圣贤。传经见古谈,源寻晓史揽。前赋兮赋前,怜逝之逝怜。转轮兮轮转,元旦兮旦元。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拦路狼 下一篇:遥远的马灯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