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解读“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时间:2018-06-17   作者:梦之魂 录入:梦之魂 文集:梦之随笔 浏览量:813 下载 入选文集

    “愿得一人心,白手不相离。”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因为近日里看了许多关于二人爱情故事的解读,我也有自己的看法,特在此从自身理解的角度,也来解读下二人的传奇爱情。 

    卓文君是名副其实的有思想,有文化的白富美,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让其有所感叹,故写此诗,并且用一生证实了她的爱情观,让很多人倾佩不已。但近日看的关于二人的爱情故事中,很多是在批判司马相如的,说司马相如为骗财,故骗色。我个人认为不实。 

    首先,从司马相如做事的风格上说,他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拜战国时期的蔺相如而改名为司马相如。假设,你非常崇拜毛泽东,崇拜到改名为泽东,可能不可能会继续摆着官僚主义的架子,可能不可能会嘴上说着“为人民服务”,骨子里却想着怎么压榨人民为自己谋私利?当然我们不排除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这种卑劣的人存在。再从第二件事来看,司马相如已经家道中落,家徒四壁,还会为了没有遇到“伯乐”,知音难求而辞官!一个爱钱的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骨气?为前途的话,他如果骗也骗个达官贵胄的千金,而不会是一无功名的富商家的寡妇吧!难道继续用钱换官,走他的老路?那又何必辞官呢?无非一种解释,“愿得一人心,白手不相离。”卓文君此诗正中司马相如下怀。知音本难求,难得有这样一位懂得诗赋和音律的人,还这么专一,要是谁在不得志之时遇到了,都会被感动,更何况志趣相投呢? 

    说司马相如“伪”无非凭借《汉书》中的“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中的“为”字,这里古汉语“为”同“伪”。古汉语中还有一句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为何不能故作姿态,引起注意呢?如果一请便往,不能足够引起卓文君的注意,自己岂不是白白走了一趟?所以,故作姿态,引起卓文君的注意,才能一击即中,必定自己是有生理缺陷的,若卓财主嫌弃自己,不再请的话,岂不是今生都与卓文君无缘了?所以在卓财主一再邀请下,在王吉县令的协同邀请下,司马相如不得已而往之,正能勾起卓文君的好奇,“何人这么大架子,今天来了,我定要瞧瞧!”不是?刘备还有“三顾茅庐”的典故呢?为何为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不能用点小伎俩呢?从另一个角度看,司马相如虽对自己文才方面充满自信,但是也逃不过对自己有着口吃方面的生理缺陷感到自卑心理。他这么做,正是因为知音难求,重视卓文君做出的姿态。 有人认为:杨雄,颜之推,司马贞,苏轼,刘勰都说司马相如“窃赀,窃妻”,窃妻是手段窃赀是目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就是司马相如精心设计的一个骗局,而并非民间故事流传的那样美好,自由。司马相如也不是人们口中说的情圣。我对这一观点仍然持相反态度。只看结果,司马相如真的做到了和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能够说道做得到的人难得可贵,能够认同妻子的话,默默坚守一辈子做到的人更是难能可贵。之所以有人说司马相如是窃妻,无非处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影响,没有媒妁之言,没有明媒正娶皆为“窃”。所以拿出古人对司马相如的评价来定义司马相如是不公正的。

    这里也不得不承认卓文君是个有谋略的奇女子,从“夜奔相如”就不难看出卓文君是个做事果断、勇敢,且有计谋。后来,在二人回到成都司马相如家后,因为司马相如家徒四壁,无以为生,又想出回邛崃开酒肆的办法。而司马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此时得以收敛。一堂堂才子,做过官,又写的一首好诗赋,此时却要蹲在后厨帮忙洗碗打杂,难能可贵,也正突显了卓文君在他心中的份量。他们这么做一点不难理解,一才子书生没做过生意,自然不懂得如何经营。卓文君本是做生意的成功人士之后,再者,身为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本地家乡,哪里还认的旁人,不回老家借钱开店去哪开?三者,卓文君是否有和父亲赌气的意思在里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看结果,卓财主还是因为面子问题,还了卓文君首次出嫁时的嫁妆,并送还了自小跟随她的奴仆。做为司马相如,此时接受这些,更难以忍受。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苟合的性格怎么能接受这样的资助呢?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有“爱”,爱自己的妻子,宁愿背负天下人的指责,说自己贪慕虚荣。实际是不想看自己心爱的人抛头露面,辛苦疲累。又不偷又不抢,爹爹给女儿的钱,能让自己的妻子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自己委屈点又何乐不为呢?也正表现了司马相如受到卓文君的影像,在思想上有了摆脱固执偏见,产生了反封建顽固思想的进步性。 

    至于司马相如被重新启用,进京做官之后,写了一封家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没有“亿”字,就更好理解了。虽然不否定司马相如这一封信有试探妻子的意思,但是一个口吃且文采横溢的人,在多日不见妻子的时候,简单的一句“我想你了”又怎么能深刻的表达出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呢?太直白就失去了趣味性,所以司马相如不愧是情圣。他在写信时肯定是想着平时和妻子对话的场景的:这么久不见了,妻子肯定会问他,有没有想自己。司马相如略一思索,便说,“一一一、二、S、三、S、S四、五、六、Q、七、八、JI、JI、九、十、百、Q、QI、QI千、万……”此时聪明的卓文君定会替相公补上“亿”字。可话一出口,司马相如便诡异的朝着妻子一笑,卓文君定会明白中了相公的圈套,含羞略带愤怒,又充满幸福的回眸一笑,这情就算调成功了。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司马相如,多么具有情趣的日常调情小基调!结果,书写中,他并不口吃,古汉语中也无标点符号,所以被有些自卑的卓文君看到后,一时曲解其意,也才显现出卓文君期盼爱情,但不乞求爱情的自尊心。多亏卓文君向来心思缜密,又怎会轻易做出决断?是不是相公不想念自己的想法只是一个推测,只要自己做出正确的回应,看相公怎么办才是明智之举。在卓文君收到信,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回复思念相公之情,并且准确无误的表达出自己期盼和渴求得到爱情,却不乞求爱情的想法,并耐心的等待相公的回复。司马相如见到回信时,定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怕万一卓文君想歪了,自己本是有着生理缺陷的,不完美的人,妻子固执不肯回头可怎么办?(真正喜欢一个人,看到的总是自己不如对方的缺点,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的心理会占上风。再有才华的人也会有自卑的心理。比如:卓文君在文采上虽写的出千古流传的佳句,却远远不及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自知自己有生理缺陷,卓文君又善良又果敢,还不失美艳。这在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可以证明,“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滑若如脂。”)喜的是多日不见,妻子依然思念着自己。所以急切的马不停蹄奔回成都老家,片刻功夫都不敢耽误,心疼妻子一人胡思乱想下的痛苦,用最快的速度和妻子团聚。故事最后的结尾大家都知道了,二人辛福美满的白头到老。

    试问一个专心学术的大才子,拥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为寻知音不惜辞官的人,又怎么可能三心二意,和那些庸脂俗粉,背地里嘲笑自己有生理缺陷的人在一起呢? 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司马迁和班固两名史官是因为敬仰司马相如的才气才隐瞒史实真相,不言司马相如伪善的一面。这简直是对司马迁和班固最大的侮辱。我们只需看鲁迅在《汉文学史刚要》中把司马迁和司马相如放在一个专节里给出了极高的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就可知道二人的人品了。 现在的电视剧多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吸引大众的眼球下的产物,并非史实的映照。意见可以保留,看法可以独到,但不能过于歪曲事实,当然以上内容,也只是我根据自己所学的有限的知识,妄加推断的。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必较真儿。美好的传奇就让它以完美的方式流传下去吧,何必加入自己内心的猜忌和这个时代里才有的特殊的暗思想来判定前人的过往?根据时代背景,相信美好的事物,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随笔 下一篇:任长霞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