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20篇:“水城”格尔木和神奇的万丈盐桥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二十篇:“水城”格尔木和神奇的万丈盐桥
我们的车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格尔木,宿营地就在格尔木河东边,原西北地质局632地质大队的几间破旧小土房。百来号人,小房子里面住不下,一些同志就只好去住帐篷“招待所”。这次还是由大老李讲故事: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思就是“河流密集的地方”。这里河流纵横,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昆仑河、舒尔干河、格尔木河、那仁郭勒河、乌图美仁河、托拉河、东台吉乃尔河、大格勒河等几条大河,仅以格尔木河而言,她的上游和下游汇集或分流的大小河流就有数十条,这些河流,蒙古人总称为“郭勒木德”,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格尔木”。
直到1954年,格尔木还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大荒原,修筑青藏公路时,筑路总指挥慕生忠带着几个人去探路,他们走过荒滩,来到一条河边,从地图上看,这里应该就是格尔木了。有人问慕生忠:“格尔木在哪里?”慕生忠找来一块木板,写上“格尔木”三个大字,往地上一插,大声宣布:“这里就是格尔木!”他还把那条河叫做“格尔木河”,并兴奋地表示:“我们要做格尔木的第一代人!”
老李还信誓旦旦地说,当年那块木板就插在我们现在住的帐篷招待所地面上!
接着赵队长宣布了在格尔木的安排,他说:“在这里停留两天。明天,地质技术人员由老范带队去察尔汗盐湖参观学习,对咱们班戈湖的勘探工作也有借鉴价值。车队、钻机好好检查各自的车辆和机械设备,翻过了昆仑山,就进入了可可西里,你再想换一只螺丝钉也难上加难了。其他的人嘛——”话说到这里,队长笑了笑,接着说:“各司其责,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我心想,自己现在连一个具体单位也没有,就是一个“其他人”,实在是无责可司。但是我要主动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争取当一个地质工!何况队长说地质员们去察尔汗只是参观,又没有什么具体要求。第二天分头行动时,我就爬上了去盐湖的那一辆嘎斯51大卡车。一个地质员好心地对我说:“同志,你上错车了。”小蒋对我递了个眼色,笑着说:“没错,没错,他是新来的练习生。”
来到盐湖,老范笑着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位居世界第二的盐湖察尔汗(它的面积仅次于美国的盐湖城盐湖)。同志们,你们好好地看一看自己脚下面,知道自己现在站在什么上面吗?”我低头看看地面,就是硬邦邦的灰白色土地,哪里有个‘什么’?可能其他人的感觉也跟我一样。见没有人回答她的提问,老范又接着说:“这可不是普通的灰土地,我们现在就是站在盐卤水的上面!”见大家迷惑不解的样子,她又说:“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察尔汗遍地都是金银珠宝,附近的山神魔怪为了抢夺财宝,终年争战不休,居住在昆仑山深处的西王母得知后,便命令司水女神放下天水,淹没了珍宝,变成了如今的大小盐湖。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其实察尔汗在远古确实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后来的造山运动使青藏陆地隆起,柴达木也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内陆海。高处成为了山岳,低凹处便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具有汇水功能的盐湖,其中察尔汗盐湖就是大小盐湖们的老大哥。长期的风吹日晒,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盐,形成了厚厚的一层盐盖,盐盖下面就是卤水。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就是站在含有多种宝贵盐类矿物成分的卤水湖上面!早在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里就有了关于察尔汗的记载,那时候内地民间所用的“青盐”就产自察尔汗。经过老大哥632地质大队的勘查,察尔汗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多亿吨。有人计算出:假如用盐来垒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察尔汗的盐足够从地球通到月球。”
听她这么一说,刚出学校门的几个小伙子呆不住了,在那硬邦邦的盐地上使劲跳了起来。老范连忙说:“省点力,别跳了。这层盐盖子最薄的地方也有一米多,厚的地方有三、四米,石头一样的硬,你们就是将登山鞋跳穿了底也没有用。”
这时候,小蒋诗人看着远处晶莹如玉,鬼斧神工一般的盐花,又摇头晃脑地吟诵开了:“啊,神奇的察尔汗!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巧手,将普通盐粒变成了颗颗珍珠和珊瑚;化成了只只飞禽与走兽;盐湖变成了仙境。啊,察尔汗,你是一个不沉的湖,你更是一个看不见的湖!”
老范接着说:“下面,还是请老魏给大家讲一讲修建敦格公路的故事。这可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条修在盐上面的公路。”
老魏说:青藏公路筑路大军来到格尔木时,当时主持西北工作的彭德怀又在考虑另外一条路了。原因是由新疆和甘肃玉门运往西藏的汽油,一直都是经由兰州、西宁再转运至格尔木。但若是从甘肃的峡东火车站修一条公路连接格尔木,比绕道兰州那条路近了一千来公里。1954年11月,便决定一边勘察一边修建敦煌至格尔木的公路。
那时候青藏公路已经修到了五道梁。筑路总指挥慕生忠想起了曾经是国民党军少将师长,后来起义加入了解放军的齐天然。他就对齐天然说:“现在有一个最艰巨的任务,你敢不敢去完成?”齐天然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你下命令,我就敢去完成!”慕生忠郑重地说:“好!明天你就跟着我到兰州去,我给你一辆大卡车,几十个人,由你带领他们,去修筑敦煌至格尔木的公路,这可是彭老总交下来的任务。你既然接受了任务,就只许前进,不准后退!”那时候,齐天然没有去想筑路将会遇到的重重困难,却十分地感激慕生忠,给了自己一个立功酬愿的好机会。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齐天然就是带着这样一股劲,带领着筑路队(随后又陆续来了很多工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翻过了祁连山,很快就将公路修到了距离格尔木60公里的察尔汗盐湖。这时候有工程技术员拿来修筑公路的技术标准对他说,土壤中含盐量达到5﹪,公路就应该绕道;若是含盐量达到了10﹪还要修路,那就是违背科学规律的蛮干了。齐天然回答说:“你刚才说的标准是,泥土里盐的含量达到了10﹪不能修路,这个道理哪个都明白。因为盐怕水,天一下雨,盐遇到水就融化了,公路也就塌陷下去了。但是柴达木地区的干旱气候,使察尔汗盐湖上面,结成了一层坚硬的盐壳壳,千万年也没有融化过。它的含盐量,我想应该是90﹪或更多,剩下的百分之几才是其他物质。现在我也想问你一句:在坚硬的盐壳壳上面修筑公路,盐里面的土含量达到百分之几时才不能修公路?好像哪一本筑路技术标准里面也没有讲。这是因为全世界,还从来没有人在盐上面修过公路。现在我们就来开这个头!”
盐上面能否修路的争论告一段落。但偌大个察尔汗盐湖,虽然全被坚硬如石的结晶盐盖得密不透风,但在那层盐盖子下面,又暗藏着无数上窄下宽的溶洞。要修筑公路,让载重汽车在上面安全顺利地通过,便要将那些溶洞填满。可是盐湖里面找不到一块石头,找不到一点沙土,用什么材料来填实那些空洞呢?齐天然拿来根撬棍,西戳戳,东敲敲,无意间竟然翻起了一块30来厘米厚的硬盐盖,这使他茅塞顿开,就地取盐盖,也可以填平溶洞呀!他们选择一段溶洞较少的地带,背来一块块大盐盖,终于垫起了一条结实的路基,汽车安全地开过了一里多宽的溶洞区。人们高声欢呼:“我们胜利了!”那天晚上,筑路人就露宿在盐湖南岸,为了欢庆这胜利的时刻,他们煮了一大锅牦牛肉,每个人倒上了一大碗酒,划拳猜令,举杯畅饮。人们还唱起了家乡小调,笑声、歌声、猜拳声交织在一起,久久回荡在空旷的盐湖上面。
从此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便有了一条神奇的盐路。它的建筑材料既不是古代的砖石木料,也不是现代的水泥钢筋,更不用涵洞、桥梁。它长达32公里,大大方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悬浮在察尔汗盐湖之上。筑路大军自豪地称它为万丈盐桥。
在青藏、川藏两条干线公路通车拉萨的典礼正式举行之前,齐天然向慕生忠发去了敦格公路竣工的报捷电报。像齐天然这样,原来在国民党军队中当过军官,后来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又被慕生忠挑选来到筑路队伍里当干部的还有一些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都像齐天然一样,在慕生忠的率领下,尽心竭力地从事着这前无古人的伟大筑路事业。
1955年,原西北地质局632地质大队的老大哥们,奉命勘探察尔汗盐湖矿,终于探明,在察尔汗地区的广大古盐湖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1957年青海省盐务局开始对盐湖进行开发。
参观完了察尔汗,老范对那些年轻地质技术员说:“我们即将开展工作的班戈二湖,是一个结晶硼砂丰富的硼砂湖。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也没有勘探开发这种类型硼矿的经验。我们今天亲眼看到了察尔汗盐湖,看到了万丈盐桥,我们就要以修筑格敦公路的英雄们为榜样,不怕困难,开动脑筋,胜利完成班戈湖的勘探任务。”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下一篇:我心永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