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23篇:翻越唐古拉

时间:2018-07-04   作者:益西索朗 录入:益西索朗  浏览量:955 下载 入选文集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二十三篇:翻越唐古拉

    又是一个傍晚,我们来到了4距离唐古拉山口19公里的唐古拉山兵站,那里海拔900米,汽车兵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上兵站”!那一天,好多人一到了棉帐篷里面,连饭都没有吃,就咬紧牙关,费力地在凉冰冰的地面上,摊开自己的铺盖卷,一头钻进那同样是冰凉冰凉的被窝。只有我和小蒋几个“不信邪”的人,不顾赵队长的好心劝阻,还相约着去泡了一个温泉澡。躺在那有着强烈硫磺气味的温暖泉水里,慢慢地搓洗着满头满身的尘土和污垢,那一种舒畅的感受,真比我1956年在西安等车进藏时,一次全队人集体去临潼华清池泡温泉,还要舒服一百倍!

    第二天,就要翻越唐古拉山了。这一次,赵队长安排高原反应较重的人都集中坐在了一辆车里面。还指定赵师傅、小蒋和我也坐了上去。队长悄声告诉我:今天由老赵和小李唱“双簧”,你去给他俩帮帮腔。开车后,小蒋就说:“快要翻山了。”赵师傅回答说:“这么平缓的小坡坡,哪里来的山,唐古拉山还远得很哩!”汽车像是一只大黄蜂,嗡嗡嗡地哼哼着,费力地爬着坡,一路上的颠簸、摇晃都没有了。大家真以为唐古拉山还远得很,赵师傅就讲开了故事:

    “唐古拉山是西北入藏的一道天然屏障。古往今来,试图翻越唐古拉山的军队,无一例外地都在唐古拉山脚下折戟沉沙。就连“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骑兵一路打到了中亚,但当他们准备进入西藏时,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也没有能够征服唐古拉,最后只得绕道新疆南部,翻越昆仑山才进入了藏北草原。”小蒋抢过话头,接着说:“在清朝时期,准噶尔部发生骚乱,清朝大将军额伦特奉命率兵一路来到了唐古拉山,但最终遭遇强烈暴风雪全军覆灭。”我见听众们的反应不是那么热烈,立即说:“我的一位湖南老乡,也有一段在唐古拉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故事,你们要听听吗?”没有想到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将很多人的注意力“抢”了过来。我就将《艽野尘梦》的作者,也就是上世纪初期声名显赫的湘西王陈渠珍,当年带领一百多名士兵回归内地途中,因带路的喇嘛走错了路,他们迷失在茫茫绛通草原(也就是现今的西藏那曲地区),后又无可奈何地在严寒的冬季翻越唐古拉山。在冰天雪地之中,断粮几个月,忍饥挨饿,茹毛饮血,仅七人生还西安的故事,慢声慢气地讲给大家听。时间也就如此这般,悄无声息地流走了。

    小蒋接着讲故事:“法国传教士古伯察1845年翻越唐古拉山时,海拔5000米以上的稀薄空气,让那一行人误认为唐古拉山有夺人性命的‘瘴气’,就想咀嚼大蒜来杀灭‘病菌’。这也证明了一百多年前,海拔高氧气稀薄的现象,西方科学家也没有弄明白。”

赵师傅又接着说:“民国时期,在青海猖獗一时的军阀马步芳曾经两度派兵,试图翻越唐古拉山,结果都困死在冰冻雪封的山谷中。”

    两个人一唱一和,费力地唱着“双簧”,汽车仍然像一只大黄蜂,嗡嗡嗡地哼哼着,好久好久,车不知不觉地也就上到了山顶,小蒋欢呼起来:“唐古拉,您已经被我们征服了!”赵师傅也是一声欢呼:“同志们,这就是5230米的唐古拉山顶!”接着他又说:“只能说唐古拉已经接纳了我们,要说征服,还差得远哩。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唐古拉!等下山以后,我给你们打一只黄羊吃!”没容得人们下车来感受一下唐古拉,汽车就开始飞快地下山了。后来有人说:“是赵师傅的故事将我们骗过了唐古拉。”赵师傅说:“高山反应本来就是吓唬胆小鬼的,我们那些小故事只是一点点精神氧气。”人们笑嘻嘻地感谢赵师傅:“您那瞒天过海的法子还真管用!”我又一次看到了赵队长安排的“精神氧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

1962年我专门在拉萨脱产学习了藏语文以后才知道,唐古拉山的藏语就是唐拉:“唐”——平原;“拉”——山。在译成汉语时为什么给加进了一个“古”字?难道这样子好听一点?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搞明白。唐古拉山坡缓慢地升起,然后又缓慢地降下,它的山体最宽处竟有160多千米。汽车翻山也就像是在爬漫坡。

    车队在安多买马运输站稍事休息,我们也就告别青藏公路,拐进了那一条去往班戈湖的简易土公路。快到东巧时,刚好就遇上一群黄羊,车队停下来休息,赵师傅立即下车去,三枪打到了两只,我第一个跑过去,帮助他将羊搬到车上来。

    我们来到只有一顶帐篷的运输站——东巧站。我发现运输站里面就只有一个藏族女炊事员,她给我们煮了两大锅大米稀饭。翻译老马问她:站上其他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她回答说:“昨夜来了几个人,说他们遭到了叛匪的冷枪袭击,人们都帮他们救汽车去了。”我们刚喝完稀饭,只见西南方向缓慢地开过来两辆汽车。来到近前一看,驾驶室的风挡玻璃和汽车的大小灯都被砸掉了,我再走近汽车一看,驾驶室里面的座椅也被砸得稀巴烂。一位师傅无可奈何地告诉我们:昨夜他们经过一处拐弯时,发现公路被大石头档住了,接着就遭遇到叛匪的冷枪袭击。两辆车,四个人(师徒各二人),两支枪。他们只好跳下车,拐了一个大弯来到东巧运输站搬救兵,今天一大早就和运输站几个同志带上武器回去找车。结果是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大小灯和座椅都被破坏了,其他部位还是完好如初。我心里想,那些土匪也实在是太“土”了,他们以为砸坏了那大小四只灯,汽车就变成了瞎子;砸坏了驾驶室玻璃和座椅,人就没有办法开车了。后来我问过好多老西藏,他们也从未听说过有如此“土”的叛匪。

车队继续前进。老李讲开了有关青藏公路的最后一个故事:   

    青藏公路1954年5月11日正式开工修筑,当时中央就下了死命令,命令慕生忠在1954年底之前 “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修成一条公路,只要汽车能开到拉萨就行了。” 当年12月15日,满载物资的100辆汽车从西宁出发,一直开进了拉萨城。听说有那时候还留在拉萨的外国人,在他们发往国外的报导中夸大其辞地写道:“共产党中国动用了10万工程部队,花了几年功夫,秘密修通了从青海到拉萨的公路。”这些西方“记者”的想象力实在丰富,他们的职业道德也可见一斑了。

    事实上,当年的两千多名筑路英雄,就是凭着艰苦卓绝的英雄气概,仅仅用了七个月(还差一天),就修通了这一条天路——青藏公路。后来有人问慕生忠:“这么短的时间,你是如何修的路?”他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探路队有一辆马车,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我就让人赶着马车在前面开路,筑路人沿着车辙两边各挖一条沟,路也就算是修成了。有些地方低洼,就垫上点儿土;遇上大石头挡住了道,就用炸药炸掉它!汽车能够开过去就是公路。总结成为一句话,那就是:先通车,再改善,以后再提高。”

    老李侃侃而谈,这哪里是在讲故事,倒像他就是当年筑路队的一位新闻发言人。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即兴 下一篇:从“如何再努力”想到的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