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初二到初五都是走亲戚串门,初五叫破五,早上要吃饺子,早饭前要先放一挂鞭炮。听着谁家门口放鞭了,就知道谁家开始吃饭了。
虽然初六就都上班了,但是,年还没有过完呢,因为,学校,单位还要组织正月十五的灯会游行,还有扭秧歌,耍龙灯,跑旱船的呢。
想起来,那时候过年过的是气氛,年的味道浓浓的, 缺少的是年货。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成立不到二十年,物资不丰富。现在过年年货是不缺少了,但是总觉得年味差了很多。
小孩子们没有了疯跑玩的时间,他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左邻右舍都相不来往,也没有了大院子时候的和谐热闹。年货顺便出门口就可以买到,农村的集市上也没有以前热闹了,朋友,同学之间拜年发个微信就 ok 了·。
年,过完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气氛,一种氛围,缺少了孩子们欢闹,缺少了一种邻里乡亲们的亲情。也许这就是有得就有失吧。
年味
年 味
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会有很多好吃的,可以得到压岁钱,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放鞭炮。所以,一进入腊月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有一句话叫‘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从喝完腊八粥以后我就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了。
腊八以后,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首先,新华书店开始越来越热闹了,各种各样的年画开始摆在柜台上面,挂在一排排的铁丝上,柜台前面人头攒动都是买年画的人,因为先去买年画的可以随便挑选,后去的有的年画可能就卖没有了,当然,买来的年画是不马上贴的,要等到腊月二十九扫完棚才能贴,那时候家家都会打扫的干干净净,墙是重新糊过的,然后再贴上新买来的年画。
那年画也真是喜气,张张让人看不够。不说那大胖小子抱着鲤鱼的吉祥画,单是那年画上面的人物,故事,就让人百看不厌。
一幅《草船借箭》画面上曹兵飞箭如雨,船外边假人身上被射满了箭,船内这边诸葛亮撵须微笑,酒杯高举,那边鲁肃吓得瑟瑟发抖面露惊慌。人物逼真,栩栩如生,让人不觉拍案叫好!《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更是引人入胜,城墙上擂鼓助威摇旗呐喊,城墙下吕布身穿白袍骑着赤兔马倒拖着方天画戟向吊桥败去,边跑边回头看,后面关羽身穿绿袍举着青龙偃月刀,张飞黑马黑甲,瞪圆双眼,挺着丈八长矛催马向前,刘备挥舞双锏在后面紧紧追赶。画面惟妙惟肖让人不知不觉也进入那古战场,为之振奋,助威。
纸行位置在东顺城里面一条长长的胡同里面,从大东门一直到小东门。平时都是卖一些杂货,卖烧纸的多一些。进入腊月就不同了,一进入纸行,就会被吹糖人的,卖鬼脸的吸引住,一根小竹棍卷一点糖稀一会就吹成各种动物,耗子,牛,孙悟空,像极了,五分钱买一个拿在手里不忍吃,只是在手中看着玩。
卖鞭炮的摊床一个挨着一个,鞭炮要数浏阳的出名,品种也多,小鞭有200响一包的,500响一包的,还有1000响的大地红,2000响的钢鞭,10响一咕嘟的麻雷子。邻县农村手工作坊的二踢脚也赶着马车来行里面卖。
那卖二踢脚的卖家互相比着放,看谁家的二踢脚响。卖年画的推着手推车长长的车板上面摆放着十几种年画,每个摊位前面都挤满了人。那时候每家都要来纸行买一些烧纸那是过年给先人送的钱,还要买几斤花生,毛嗑,黑瓜子,这里都是现炒现卖,吆喝声不绝于耳。小孩子喜欢的小灯笼一毛五就可以买一个六面都是玻璃的小灯笼再花八分钱买一包小蜡烛整个正月就够玩的了。女孩子来这里也会瞪大了眼睛看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头绫子,俗话说;‘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女孩子过年家长除了给买新衣服还要给女孩子买一对头绫子。在小辫子上面扎一对蝴蝶结,看着特别喜气。
过年最兴奋的就是年三十了,从中午开始妈妈就开始忙活除夕晚上的大餐,我们则兴奋地来回跑,等待着晚上的美餐。
晚上的年三十饭是一定要全家人都到齐了才开始吃的。炖一锅肉,当然是菜多肉少了,还必须要有鱼,取寓年年有余的吉祥,平时是不允许我们碰酒的,这时候也可以喝一小杯水果酒,当然和平时严厉的爸爸碰一杯也是感到非常兴奋的。
吃完饭,妈妈会拿出来花生,毛嗑,水果糖,特别是冻秋梨,几乎是每一家都要买几斤的,把冻秋梨放在水盆里面一缓,嗨! 那叫过瘾,酸甜,里面的水都是凉凉的酸甜。
吃完冻秋子梨,忍不住还是要出去玩,小孩子开始到外边跑着玩,各家各户又都传来绑,绑,绑的剁菜的声音,那是大人们在开始准备包年夜饺子了。
手拿着一根点燃的香,兜里面揣着拆散了的小鞭炮,和几个小伙伴放着玩,整挂放是不舍得放的,那是我最珍贵的一年才给我买的两小包鞭炮。和小伙伴们一起你放一个,我放一个玩。
年三十晚上要守岁,半夜十二点要放鞭接神,妹妹们这时候也会蹦蹦跳跳地出来在院子里面点燃哧花一边蹦跳着一边摇晃着手里面拿的烟花,院子里面各家的孩子也都会出来一起玩。大人们这时候也是最高兴的时候,他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大声的说笑着,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收音机也是很不普及的,没有春节晚会,但是,在收音机里面听侯宝林,郭启儒,他们的相声也是非常热闹的。
正月初一,一起来妈妈就会把新衣服拿给我们换,然后,我会出去在门口放一挂鞭,只是专门给初一准备的,放完鞭才可以吃饭,初一早上必须是吃饺子的,
那时候睡懒觉是不行的,因为,马上就要有左邻右舍的来拜年了,拜年的礼节是不同的,平辈的拜年是互相抱拳问好,我们给上一辈人拜年要鞠躬,给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的必须要磕头了。这时候奶奶是很神气的,因为她在这一左邻右舍辈份最大,别人都要给她拜年的。她端坐在正对门口的椅子上,旁边的八仙桌上面摆着花生,毛嗑,糖块,椅子前面放一块棉垫,那是给来拜年的人准备的,邻居的大叔大婶们来拜年进来也都是趴在垫子上磕头拜年的,然后起来说几句拜年话就可以了,走的时候奶奶会送他们到门口,孩子们来拜年一来就是几个一起来,进来也是趴在地上磕头,七嘴八舌地喊“奶奶过年好!”这时候奶奶就高兴地连连说:“起来,快起来吧。”然后每个人给几块糖,又给每个孩子的兜里面装两把花生,毛嗑什么的,一般大院子各家拜一圈我们每个孩子兜里面吃的也快装满了。
从喝完腊八粥以后我就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了。
腊八以后,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首先,新华书店开始越来越热闹了,各种各样的年画开始摆在柜台上面,挂在一排排的铁丝上,柜台前面人头攒动都是买年画的人,因为先去买年画的可以随便挑选,后去的有的年画可能就卖没有了,当然,买来的年画是不马上贴的,要等到腊月二十九扫完棚才能贴,那时候家家都会打扫的干干净净,墙是重新糊过的,然后再贴上新买来的年画。
那年画也真是喜气,张张让人看不够。不说那大胖小子抱着鲤鱼的吉祥画,单是那年画上面的人物,故事,就让人百看不厌。
一幅《草船借箭》画面上曹兵飞箭如雨,船外边假人身上被射满了箭,船内这边诸葛亮撵须微笑,酒杯高举,那边鲁肃吓得瑟瑟发抖面露惊慌。人物逼真,栩栩如生,让人不觉拍案叫好!《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更是引人入胜,城墙上擂鼓助威摇旗呐喊,城墙下吕布身穿白袍骑着赤兔马倒拖着方天画戟向吊桥败去,边跑边回头看,后面关羽身穿绿袍举着青龙偃月刀,张飞黑马黑甲,瞪圆双眼,挺着丈八长矛催马向前,刘备挥舞双锏在后面紧紧追赶。画面惟妙惟肖让人不知不觉也进入那古战场,为之振奋,助威。
一张年画一个故事,真是吸引人,观之不够。还有四大名著里面的故事连环画,一般都是四联一套,讲诉一段故事。我对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就是从年画开始的。
纸行位置在东顺城里面一条长长的胡同里面,从大东门一直到小东门。平时都是卖一些杂货,卖烧纸的多一些。进入腊月就不同了,一进入纸行,就会被吹糖人的,卖鬼脸的吸引住,一根小竹棍卷一点糖稀一会就吹成各种动物,耗子,牛,孙悟空,像极了,五分钱买一个拿在手里不忍吃,只是在手中看着玩。
卖鞭炮的摊床一个挨着一个,鞭炮要数浏阳的出名,品种也多,小鞭有200响一包的,500响一包的,还有1000响的大地红,2000响的钢鞭,10响一咕嘟的麻雷子。邻县农村手工作坊的二踢脚也赶着马车来行里面卖。
那卖二踢脚的卖家互相比着放,看谁家的二踢脚响。卖年画的推着手推车长长的车板上面摆放着十几种年画,每个摊位前面都挤满了人。那时候每家都要来纸行买一些烧纸那是过年给先人送的钱,还要买几斤花生,毛嗑,黑瓜子,这里都是现炒现卖,吆喝声不绝于耳。小孩子喜欢的小灯笼一毛五就可以买一个六面都是玻璃的小灯笼再花八分钱买一包小蜡烛整个正月就够玩的了。女孩子来这里也会瞪大了眼睛看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头绫子,俗话说;‘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女孩子过年家长除了给买新衣服还要给女孩子买一对头绫子。在小辫子上面扎一对蝴蝶结,看着特别喜气。
这个时候如果来到农村那大集是一定要赶的,集市上不光有卖野鸡,野兔的,还有卖各种各样干菜的,那木耳绝对是在山上采的,过年时候一盘木耳炒肉那可是上席的硬菜。赶集时候,腊月二十三的灶糖是一定要买的,那是供灶王爷必须的。一年里面我们也只能吃到这一次灶糖,每个孩子可以分到两根灶糖。卖烧酒的,卖烟叶的,也是大声吆喝,耍把戏卖艺的我是一定要看的。集上的人挤挤䃥䃥的真是热闹极了。
过年最兴奋的就是年三十了,从中午开始妈妈就开始忙活除夕晚上的大餐,我们则兴奋地来回跑,等待着晚上的美餐。
晚上的年三十饭是一定要全家人都到齐了才开始吃的。炖一锅肉,当然是菜多肉少了,还必须要有鱼,取寓年年有余的吉祥,平时是不允许我们碰酒的,这时候也可以喝一小杯水果酒,当然和平时严厉的爸爸碰一杯也是感到非常兴奋的。
吃完饭,妈妈会拿出来花生,毛嗑,水果糖,特别是冻秋梨,几乎是每一家都要买几斤的,把冻秋梨放在水盆里面一缓,嗨! 那叫过瘾,酸甜,里面的水都是凉凉的酸甜。
吃完冻秋子梨,忍不住还是要出去玩,小孩子开始到外边跑着玩,各家各户又都传来绑,绑,绑的剁菜的声音,那是大人们在开始准备包年夜饺子了。
手拿着一根点燃的香,兜里面揣着拆散了的小鞭炮,和几个小伙伴放着玩,整挂放是不舍得放的,那是我最珍贵的一年才给我买的两小包鞭炮。和小伙伴们一起你放一个,我放一个玩。
年三十晚上要守岁,半夜十二点要放鞭接神,妹妹们这时候也会蹦蹦跳跳地出来在院子里面点燃哧花一边蹦跳着一边摇晃着手里面拿的烟花,院子里面各家的孩子也都会出来一起玩。大人们这时候也是最高兴的时候,他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大声的说笑着,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收音机也是很不普及的,没有春节晚会,但是,在收音机里面听侯宝林,郭启儒,他们的相声也是非常热闹的。
正月初一,一起来妈妈就会把新衣服拿给我们换,然后,我会出去在门口放一挂鞭,只是专门给初一准备的,放完鞭才可以吃饭,初一早上必须是吃饺子的,
那时候睡懒觉是不行的,因为,马上就要有左邻右舍的来拜年了,拜年的礼节是不同的,平辈的拜年是互相抱拳问好,我们给上一辈人拜年要鞠躬,给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的必须要磕头了。这时候奶奶是很神气的,因为她在这一左邻右舍辈份最大,别人都要给她拜年的。她端坐在正对门口的椅子上,旁边的八仙桌上面摆着花生,毛嗑,糖块,椅子前面放一块棉垫,那是给来拜年的人准备的,邻居的大叔大婶们来拜年进来也都是趴在垫子上磕头拜年的,然后起来说几句拜年话就可以了,走的时候奶奶会送他们到门口,孩子们来拜年一来就是几个一起来,进来也是趴在地上磕头,七嘴八舌地喊“奶奶过年好!”这时候奶奶就高兴地连连说:“起来,快起来吧。”然后每个人给几块糖,又给每个孩子的兜里面装两把花生,毛嗑什么的,一般大院子各家拜一圈我们每个孩子兜里面吃的也快装满了。
初二到初五都是走亲戚串门,初五叫破五,早上要吃饺子,早饭前要先放一挂鞭炮。听着谁家门口放鞭了,就知道谁家开始吃饭了。
虽然初六就都上班了,但是,年还没有过完呢,因为,学校,单位还要组织正月十五的灯会游行,还有扭秧歌,耍龙灯,跑旱船的呢。
想起来,那时候过年过的是气氛,年的味道浓浓的, 缺少的是年货。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成立不到二十年,物资不丰富。现在过年年货是不缺少了,但是总觉得年味差了很多。
小孩子们没有了疯跑玩的时间,他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左邻右舍都相不来往,也没有了大院子时候的和谐热闹。年货顺便出门口就可以买到,农村的集市上也没有以前热闹了,朋友,同学之间拜年发个微信就 ok 了·。
年,过完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气氛,一种氛围,缺少了孩子们欢闹,缺少了一种邻里乡亲们的亲情。也许这就是有得就有失吧。
作者简介:贺义,共和国同龄人,笔名;山峰。68年下乡盘锦新兴农场,两棵树大队知识青年,曾任大队副主任。回城后工厂工人,段长,部门经理。 文学爱好者。在中国业余文学网发表有小说《路》前三章,散文集《一杯清茶》,及部分诗歌。
上一篇:莲动渔舟
下一篇:又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