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火燈和瓦塔
一盏近两米高的大火灯,被缓缓放飞,在夜幕里冉冉升起……
这是堂弟耀胜在自家兄弟的微信群里,发的一段中央电视台采访、拍摄永新老家过中秋节视频中的一个画面,看后勾起我对儿时中秋节放火灯的回忆,也触发了我心中深深的乡愁。
我的印象中,中秋节的热闹、有趣,不输给春节。它的有趣在拜月望月,吃月饼、果子,更在放火灯、烧瓦塔这两件事上。拜月其实都是母亲的事,吃过晚饭待月亮出来的时候,母亲在屋后的晒地上安放好小桌子,再在小桌上摆上月饼、炒花生和柚子三种吃食,然后点燃几柱香,对着月亮躬身磕头拜上三拜。拜过月亮,表示那些吃食已敬请月宫诸神享用过了,我们兄妹几个就开始“抢”食月饼、花生了。我和弟弟一人抓起一块月饼,装满一裤兜的炒花生就直奔大桥头去了。
大桥头,是沙市街的中心,夏夜纳凉,讲故事、侃大山,村民和孩子们大多都聚集到这里来,中秋夜放火灯、烧瓦塔当然也首选此地了。一是因为这里开阔,二是有河水倒影,放飞的火灯和烧红的瓦塔,更显精彩美丽。
放火灯,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有点技术含量的好玩游戏。那时的火灯,都自己动手制作。火灯,有主体和支架两部分。主体是一个用薄薄的有光纸或红纸,密实糊成的圆筒形封了顶的开口朝下的大灯罩,支架用竹篾扎成圆形底盘,再用细铁丝十字交叉固定。然后在细铁丝的交叉点上,放置并固定松脂或浸透了油渍的布团。放飞前,点燃松脂或油布团,大纸灯靠热空气产生的升力就可以飞上天空,这与电视上看到的热气球升空的原理一样。如果经验不足,失败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挺不顺的,燃料不是放少了,就是放多了,或是放偏了。燃料少了,热气不足、升力不够。多了,又增加了自重。这两种情况,火灯都飞不起来。第三次,又因为燃料重心偏了,火灯歪着身子升空只几米高,就烧毁了。好在我们还有股倔强劲,不成功不罢休,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了从头再来。这股倔强劲,对伙伴们后来的人生都有过帮助。几次失败后,终于把几盏高出我们一头的大火灯送上了夜空,大家欢呼雀跃、高兴得拍手、叫好,几十双眼睛目送它们上升、远离、渐渐隐没,或变成天边的又一颗星辰。
我在孩子时放火灯,完全是为了娱乐、为了那份有趣和好玩,全然不懂得它的来历、实用的价值和意义。火灯其实是由孔明灯改造发展而来的。最初的孔明灯个头小,呈官帽形,是方的。火灯多呈圆筒形,个头比孔明灯大得多。相传孔明灯是诸葛亮所发明。当年他因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后来果然脱险,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它有着通风报信,传递信息的作用。这种灯清朝道光年间,由福建传入台湾的基隆河上游十分寮地区。这里早年常闹土匪,村民躲进山中,待土匪走后,留守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放火灯、报平安,告知山上避难乡亲,可以下山回家了。当然,许多地方在施放火灯时,人们会在灯上写上祈福的句子,放飞自己的心愿和梦想。
烧瓦塔,也是孩子们饶有兴趣的一件事。中秋节那天下午,大家就把村里各处的短砖头、破瓦片捡拾在一起,细心地搭起一座一米多高的瓦塔。瓦塔的底座是用两到三层砖头搭成的,结实而平整,呈圆形,留出一个烧火口。然后在砖头底座上放置瓦片,放一片,空格一片,围成一圈。上面一圈就错开放置,让下面一圈瓦片的上面空格,空格的上面盖瓦。一圈圈收窄,依次往上搭建,最后搭建成一个空心的、下大上小的尖尖的瓦塔。晚饭后,村里许多孩子抱着柴火、也有大人领着孩子带着油来烧瓦塔的。怕烧火引出麻烦来,通常都有大人参与。点火、烧塔、泼油都是有经验的大人操作。烧塔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是泼油的时候,待塔身烧得有点红时,大人将一小碗油往尖塔上一泼,顿时,呼的一声轰响,一蓬火苗蹿起,冲得老高,孩子惊叫着后退、闪开。烧得通体火红的瓦塔,映红了孩子们的笑脸,也映红了绿野桥下的河水,着实是一道令我永不忘怀的美丽的景观。
1983年中秋节那天,我正随部队领导在吉安军分区出差。下午结束在分区的工作后,第二天就要去井冈山武装部调研,只有中秋夜可以回家看看。晚饭后,武装部的车送我回家。当兵20年了,还是第一次中秋节回家。说实话,还没上车,我就很激动,我就想起大桥头、想起升空的火灯、想起那通体火红的瓦塔和映红了脸蛋的儿时的伙伴、想起了绿野桥下被映红的河水……
那天晚上,我虽然见到了在县城的叔叔、见到了在老家的弟弟和在高溪乡政府工作的妹妹,但我路过老家的大桥头时没有见到烧红的瓦塔和孩子们的踪影,一路上路过的街道和村落,也没有见到一处有烧瓦塔的,夜空中也没有看见一盏升空的火灯,回县城的路上,我坐在车里心里怅然若失。心想:是老百姓生活还比较艰苦,没有这个兴致?或许是因为夜已深,火灯已经放飞了,瓦塔也早已经烧红过了,虽然我没能看到,但希望是这一原因。
听说,这些年,老家的年轻人赋予了这些古老的活动新的内容,很时兴放火灯祈愿和烧瓦塔庆丰收了,我真想明、后年,再回老家一趟,重温一下儿时的旧梦,再见一见孩提时的伙伴。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