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上,人生途中
早餐后,便要离开延安了。
6点起床,6点20出酒店大门,左行过石佛大桥,沿延河右岸下行,计划慢走约一小时就回酒店早餐,然后收拾退房,以免误了行程。
桥下百米开外有一道水坝,过了水坝,就可以下到河床中的步行便道。宽阔的延河河床,因为上游拦坝蓄水的缘故,仅剩下中间一道浅浅窄窄的水流,于是两边就各建一条便道,供早晚健身的市民通行。
便道两侧栽植着一种叫金叶莸的植物。有的刚刚栽下,还显得有些孱弱;有的一尺来高,簇拥着,生机勃勃,与这干燥瘠薄的土地已经血肉交融了。金叶莸以外是鸢尾草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或杂草,参差不齐,郁郁葱葱,满眼苍翠。间或有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大水塘,应是采砂后形成的,四周栽满黄菖蒲,开满了黄色的花朵,晨光中格外娇艳。
晨练的人渐渐多了,也有上班或上工的人,各自带着家什,步履匆匆穿行其间。一位大爷迎面过来,两鬓斑白,脚穿一双圆口厚底的布鞋,腰上别个收音机,正播放着秦腔选段。大爷半眯着双眼,双手在胯间抬起,掌中各盘着两个核桃,叽叽咕咕,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一位中年女士,手里捧着一本书,在初升的阳光下轻声诵读,擦身而过时,我清楚地听到一句“你得离开那些抱怨”,不由得心中一颤。
行至中途,看看时间已经7点,该返回了。不远处一座彩虹桥飞跨延河两岸,再往下走,就能看到左边的清凉山和右边的宝塔山了。
“万众瞩目清凉山”,是陈毅元帅诗中一句,镌刻在清凉山的半山崖上。来到延安那天傍晚,散步时曾隔河仰望,隔日去宝塔山,也曾远远眺望。七个红色的大字苍劲醒目,亭台楼宇犹如悬挂在峭壁上一般,巍巍峨峨,险峻奇雄。
犹豫片刻,我下定了决心——去清凉山!
从河中涉水便道上到左岸,穿过单行道滚滚车流,匆匆赶到山脚下已是7点28分。
景区大门开着,右侧的售票厅只有一位刚上班的女工作人员,嘴里咬着亮晶晶的发卡,正用手梳理着头发。见我在窗前探望,售票员取下了售票窗口的小挡板:
“7点半哩!”
我指指手上的表:“7点半啦!”
“那行。——门票40。”
“要身份证吗?”
“不要。”
“可以微信支付吗?”
“可以。”
验看我的微信付款记录后,售票员递给我一张面值45元的门票。
这肯定是清凉山当天售出的第一张门票。
进门后一路都是上坡。第一站是中央印刷厂报纸分发处旧址和新华书店发祥地简介。正驻足细看,一位六七十岁的大爷手拿扫帚和铁箕从万佛寺院内出来,警惕地打量着我,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听不懂。
他不相信有这么早上山的游客。
“我买票啦!”我赶紧主动掏出门票给他看。
大爷的目光瞬时就变得和善了。
万佛寺殿内光线昏暗,倒反衬了殿外的敞亮。门口一副楹联,写着:
“石岩石窟,石佛万尊天下奇;
名山名水,名诗千首世上稀。”
大殿里,一位身穿黑衣黑裤的大姐正仔细地擦拭供桌、供品和法器上的灰尘。听见动静,扭头看了我一眼,并无一丝惊诧。
此刻,她的心中只有佛。
站在大殿外,想着偌大一个景区就我一个游客,观摩拍照,或走或停,皆随我意,再无人拂我“雅兴”。得意之余,忍不住给朋友发条微信告知此事,戏谑一句:
“只此一人,唯我独尊!”
退出万佛寺,向左前行是清凉碑林,右拐上行是延寿宫、药王庙。延寿宫迎门一龛,上书一个大大的“寿”字,楹联是:
“四大皆空,来者皆为仙;
三川尽秀,观者尽上宾。”
药王庙不知供奉着哪位神仙,也未入殿拜谒,只记下门上一副楹联:
“道通天地术通圣;
儒中隐逸药中真。”
药王庙向右后方上行,贴着崖壁用石砖砌成一道四五米高墙,正中一个巨大的红色“心”字。再往上,天然的崖壁上阴刻着“是岸”俩字,未着色修饰,并不显眼,右边依稀能辨出“康熙”——竟是康熙手书!
回头是岸,潜心修行,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沿崖壁右行,只走了十多米,便再无路可行。折回药王庙,又下至碑林,向左有一条小道,远远可望见山顶的琉璃塔了,但崖壁上竟有“游客止步”的警示牌。山上尚有多处景观,怎就没路了呢?奈何左右不通,无计可施,踟蹰之间,竟生退意。
正困惑间,一位穿橘黄色上衣的大姐从碑林那头下来,看样子是景区工作人员。我赶紧用蹩脚的普通话向大姐请教,大姐边走边指着万佛寺说:
“右边,往上走呗。”
重回万佛寺,果然看见殿门右边有一条石梯小道。
原来,能指点迷津的,不一定非得是高人。
上得石梯,“验票”大爷正专心清扫地上的些许杂物,不再抬眼瞧我。大爷的从容淡定,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中那位身怀绝技的少林寺扫地僧。或许,这才是“目空一切”的本意,只是被后人曲解得不堪。
石梯之上豁然开朗,有四五十平米的一处平台。站在平台边,无需极目,延河对岸已尽收眼底。沿平台内侧崖下小径躬身前行,有“水照延安”一景。月牙形的石窠里,盈盈半窠清水,未见水源注入,也不知水从何而来。
小径尽头,向右是范公祠,向左上行是庞公祠。范公祠的背后是高耸的石壁,树丛中被我惊扰的几只松鼠一溜烟爬上了光滑的壁顶,又回过头来,怯生生地看着我这不速之客,时刻预备着要逃得更远。
庞公祠祭祀的是谁我不知道,也没有再去一探究竟的想法。看看时间,匆匆赶到睡佛洞,看了一眼洞中侧卧的佛爷,记下一副楹联:
“山中参悟圆通境;
洞里酣睡涅槃身。”
遥望景区最高最远处的琉璃塔,盘算一下,一往一返,半小时哪里够用。看看时针已经指向8点,我还得下山、打车、吃饭、收拾、退房,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7点半进入景区,到8点10分走出景区大门,40分钟里,有独享美景的惬意,有看见楹联题字的灵光一闪,还有寻道途中的点滴觉悟,当然,也有未能登顶的一丝遗憾。待到出得山门,一切又与此前无异,仿佛只是神游一番。
黄土高原上的清凉山,已经屹立千万年,古往今来,登临的游客又何止万千。这万千人都有谁,知,如何?不知,又如何?人的一生,不过一场时间有限的旅行,途中有美好相遇,也有遗憾错过,不必纠结,随缘即可。
作者简介:表达,分享,如此而已。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