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霍童溪畔的明清古镇

时间:2020-12-31   作者:远山谷 录入:远山谷 文集:秋色也绚丽 浏览量:402 下载

    原以为霍童镇得名于霍童溪,因为小镇躺在霍童溪柔软的臂弯里。

    及至上网搜寻、阅读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自己是想当然了。传说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霍童真人,炼修隐居霍童山丛林中,故号“霍林洞天”,霍童由此得名。也许那时它还称不上是镇,但梁大通二年(公元528)鹤林宫的大规模兴建、唐朝皇帝勑命霍童为“天下第一洞天”,助推了小镇的形成,特别是宋以后小镇逐渐发展并日益繁荣了。

    我们是从古榕下进入小镇的,先在文昌阁、武圣庙参观、拍照。

    武圣庙的正对面,有个“霍童古镇”的牌坊,背后就是霍童古老的明清商业街——“下街”了,街道狭长、幽深。小街两边的民居老屋和小店铺鳞次栉比,小店铺大多都经营着当地的糖果糕点、美食小吃、土产和本地匠人手工制作的一些生活日用品。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却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走在古街上,隔不了多远,又会一家从糕饼或小吃店里飘出来一阵搅动人们味蕾的香味。霍童镇有自己的传统小吃,线面、芋包、光饼、麦芽糖等,最有名的当属这里的八仙糕了。“好香啊!”郑总夫人杨萍女士,是我们一行人中唯一的女同胞,终于经不起刚出笼的八仙糕香气的撩拨,买了一盒让大家品尝。都说好吃并力劝我尝尝,我这个久不吃甜点的“糖”人,也经不起诱惑,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口感软糯,味道香甜,着实不错。难怪传说当年铁拐李经过此地天界,闻香下凡,来霍童买了八块糕点带给众仙去品尝。自此原本的八果糕,便有了八仙糕的雅号,与仙挂上钩,就有了品牌价值,生意也就兴隆了。这虽是神话,它反映的却是当年一次很成功的营销,精明的霍童人早就在娴熟运用商界今天还在津津乐道的品牌营销策略了。

    与别处的古镇一样,霍童也有不少古民居,有深宅大院。不一样的是,我在这里居然见到了好多个不同姓氏的宗族祠堂,这在别的古镇未曾见过。原来,霍童古镇是多姓氏和睦相处之地,颜、黄、谢、陈、潘等姓氏在这里的人口较多,他们在镇上都有自己的宗祠。一些姓氏人口虽少,但不乏财力,也在此建起了质量、外观毫不逊于它人的本宗族的祠堂。

    宗祠,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典型标志物。同姓氏的人,在这个小镇上的住房,就在祠堂附近比邻而建,聚族而居,结厝为堡,这样的建筑,既保留了先民的群居特色,又方便了宗亲间的相互联系、往来和照应,被称之为“某厝里”,如“黄厝里”,“谢厝里”。因年代与财力的不同,这里的民居在历史演变中自然形成了青砖条石、纯木质结构和三合土墙三种外观。青砖条石的,外观美、造价高,是大户人家的宅第,大门上方都刻画有“云蒸霞蔚”、“源远流长”等字样,院内的柱子和正堂上,都有或透露出家族源流或反映其价值追求的对联。我走进一户人家的院子看了看,正堂上有画像、对联和神龛,下有案几,正堂中央摆放方桌、长条凳。窗棂有精美的木刻雕花。天井里有几缸盆栽绿植,小院子干净利落、古色古香。

    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巧,我们未能赶上看一场线狮演出。线狮是通过艺人操纵线绳让狮子做各种动作的。线狮初创时,据说动作简单,可走街串巷在行进间表演。后来转为舞台表演,表现力越来越丰富,但难度也越来越大,艺人需集文、武功夫于一身。霍童的线狮能蹲能卧、能坐能立、表现苏醒、伸展、玩球、捕食、登山等高难度动作,都惟妙惟肖。霍童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被国家列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的线狮和铁枝(也是民间的一种街头表演艺术)堪称中华绝活,分别获得了国务院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在霍童镇还看到一家剪纸店向游客销售自己的剪纸作品。这使我立马想起了黄柳钗大姐,她的母亲就是这里的民间剪纸高手。柳钗曾向我展示过她母亲几十年前发表在《福建日报》上的一幅剪纸作品。或许剪纸也曾是霍童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

    其实,古镇小店里纯手工熬制的色泽、形状不同的麦芽糖、手工编织的大小蒸笼、木器铺里用刀斧斫锯在木头、窗棂上雕刻出来的花鸟图案、手工千锻万锤打制出来的当地有名的“仁”记剪刀,何尝不是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呢,这种小店常常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尤其是爱看新奇的年轻人。只是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这些实用性的民间手工艺术已日渐式微、有的甚至消失了。但漫步在古街上,人们不难想见这个小镇曾经的繁华,这些行业曾经的兴盛与风光。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三年(1553年)八月,一场汪肆浩渺的洪水,荡涤了霍童大小三十六村。山洪过处,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就连楼宇巍峨、占地五十多亩,在中国道教史上留下了璀璨文明的鹤林宫,也被冲塌,石柱砖墙,尽埋地下。洪灾过后,小镇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这就是霍童镇只有明清古街,而没有宋代古街的原因了。重建过程中,许多被掩埋的村庄在这里择地建房建宗祠,这大概也是霍童镇上,所以有众多姓氏的宗祠的历史原因吧。

    小镇热闹过,也萧条落寞过。

    千年古镇,几度兴衰,兴也霍童溪,衰也霍童溪。

    霍童溪自古是周宁、屏南这两个山区小县木材、毛竹和各种土特产的外运水路通道,霍童镇由此成了货物进出两县的运转中心。霍童溪的水利之便给小镇带来了繁荣,却也带来了水患。斗转星移,时异势变。如今交通便捷,旅游热兴起,霍童溪的水运虽风光不再,但作为全省唯一未受污染的河流,它有效发挥了生态旅游的功能,又为小镇带来了新的财富。

    这里山青水秀,林岚氤氲,石奇树怪,境幽情暖,不仅可作溪上漂竹筏、园中尝瓜果的生态、乡村旅游,还可作八仙糕为代表的小吃、美食游,线狮、铁枝为看点的民间文化艺术游。古云“未登霍童空寻仙”,“不到支提枉为僧”,鹤林宫、支提华藏寺是千年古刹名寺,全国重点道观、寺院,如此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游不能错过。石桥村,是隋代谏议大夫黄鞠的故里。它虽不在镇上,但距古镇仅五六百米,顺道去那里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1400多年前黄鞠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还在福泽万民。石桥村那“三只蛤蟆九曲水”的生活供水体系的设计,在那个年代是何等先进科学的奇思妙想,令人赞叹。

    这个霍童溪畔的明清古镇,还真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