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望清风台怀古

时间:2014-10-17   作者:野草 录入:野草 文集:野草空间 浏览量:130 下载 入选文集
   闲来读书,偶见家乡旧志,记述境内首阳山往事。其中,有让国的伯夷叔齐的事迹。此二人,系古代孤竹国的两位太子,都不想做国君,就一起逃跑了。等到周武王伐纣时,二人竟然拦在马前。《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虽然武王称他们为义士,但并没有停下伐纣的脚步。等到周朝建立,兄弟二人发誓不食周粟,且作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诸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歌词首句中的“西山”,指首阳山。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这是伯夷、叔齐隐居并最后殉身的地方。

   古人对伯夷叔齐的作为,颇多的赞誉,称他为“义士”,被认为是“舍生取义”的典型,因而备受后人称赞。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是“古之贤人”。虽然滦县境内的首阳山不是二人隐居之地,只是后人的假托,但因为是在故国乡园,所以名气也依然很大,在这里建造的夷齐庙香火极其鼎盛,来这里上香旌表的皇帝就有八九个,更别说海内外名人雅士了。他们留下许多的碑刻纪念以及吟咏诗词。因为有历代皇家的倡导,故一律是赞誉之词。

   夷齐庙建在滦河拐弯处,是滦河沿岸少有的高地之一。旧语云“金石梯子,铁坨上,夷齐庙的老和尚!”此三处,不怕滦河发大水。而在庙前广场上,在夏季的夜晚,更是凉风习习,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被列为古“卢龙八景”之一(旧制此地归属永平府,也即卢龙县境,今属滦县)叫“夷齐清风”,似乎这也沾了古代先贤的风气。不幸的是,在文革中祠庙已经毁去,如今只空余“清风”之名。近年滦州古城要搞开发,据说要恢复先前的名胜古迹,夷齐庙也有望重建。

   伯夷叔齐之所以被许多人敬仰,究其原因,不外乎他们的“不慕权贵”,以及讲“仁”讲“孝”的品德。而历代统治者都不希望看到臣民造反,当然要树立一个典型,哪怕他是“愚忠愚孝”。而野草却不太认同伯夷叔齐的做法。

   先说他们让国这件事情,我总觉得是一种没有担当的表现,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怎么能为了自己的所谓清名,就放弃了自己作为儿子臣民的责任呢?南宋陆游也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国君王的嫡传子孙,在那个时代,更是有肩负国难的义务,怎么能说跑就跑了呢?说白了,他们还不如一般的百姓,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孝”什么“义”。再说他们叩马而谏,只能说明他们不顾历史潮流,不明白人心向背,看不清形势;只管自己的愚忠,却不顾天下苍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更不顾君王是如何惨无人道荒淫无耻,这哪里称得上“仁义”呢?

   所以,野草留诗曰:

                 安邦济世重如山,

                 避世辞让是畏难。

                 拦马叩谏腐儒事,

                 清风台上笑前贤!

 

 

            2010年12月24日   野草于家中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祖山行 下一篇:宁儿心语之晚报活动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