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景忠山记

时间:2014-10-17   作者:野草 录入:野草 文集:野草空间 浏览量:340 下载 入选文集

2010年415日星期四,多云转晴,最高温度17度。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同游景忠山。

第一次听到景忠山的名字,该是在19859月,大学生涯的第一天晚上,迁西的同学自我介绍时。我们宿舍七个人,就有三个是迁西的,自然景忠山的名字时常会很骄傲的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什么三忠祠、碧霞元君祠,什么金娘娘、万卷经,什么狐仙显灵、性在智答皇帝,什么鸳鸯松、同根三叶桑,什么秦老祖化缘、戚继光祈雨等古迹传说,说的我不禁心向往之。

向往归向往,但真的上路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们是乘汽车走的,刚一进迁西境地,就觉得山高了林密了山道也难行起来,上坡下坡弯道也多,不时的有标语提示“前方是危险地段,司机小心!”好在开车的是老司机,一路平安。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迁西县城,一打听,景忠山还在县城的西北15公里外,但总算是近在眼前了。

也许是出门晚了点,等到山门时,都快11点了。

山门外是一个小型的广场,不大。也许是天气冷的缘故吧,树刚刚返青,也分辨不出都栽了些什么树,看来年岁不小了,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几个上了年纪的山民坐在树下,看他们抽着烟闲聊,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景忠山的山门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牌楼,他的正上方是一块蓝底金字大匾,上书“景忠山”三个大字,不知出自哪个名家,写的古朴刚劲。进得山门,迎面是一架向上的台阶,中间是透空的雕龙雕凤,感觉像到了北京皇城的太和殿似的。他的上面,就是四帅殿。

四帅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神,或拿宝伞或拿宝剑或手操白蛇或怀抱琵琶,形态各异但庄严威武。大殿雕梁画柱青砖碧瓦飞拱翘檐,甚是宏伟。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大殿的外檐比他处略长,传说这还是鲁班爷助修的呢。

四帅殿往上,没多远有一个小牌楼,上书“名山初步”,是康熙御笔,后来我又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灵山秀色”“天下名山”也是出自这位皇爷之手。无形之中,给这座号称“京东第一山”的景忠山增添了一些皇家气派。其实,在清代,景忠山一直被看做皇家寺院,顺治康熙曾经六次临幸景忠山,并拨给大量田产帑银。据碑刻记载,顺治立康熙为太子,就是到景忠山问卜后钦定的。康熙也曾经御赐十六斤四两金娘娘一尊,四千五百卷《大藏经》一堂。总之,在景忠山上到处留有清朝皇家的印记,不是吗?就连第一道茶棚也叫“御茶亭”了。

再往前,我们还要上三道茶棚,然后才是藏经阁、钟亭、碧霞元君祠,过南天门,才到玉皇殿。一路走来全部有条石做台阶,整齐、干净、漂亮,台阶不高,走起来也不费劲,但从下到上少说也有几千几万个台阶,也实在不轻松。都说“上山十二里,下山八里地”,开始时年轻人说说笑笑,小步疾跑,可一会就开始叫累了。尤其是极陡的地方就有几百的台阶,从下看就像是扑在石壁上的梯子,等走上去却又不敢往下看。一步步走来,有时觉得,似乎有生命以来就在爬山一样。一阶一阶,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衣服湿透了,带的水喝干了,还没到山顶,就已经中午了,又渴又饿还特累。看看刚到三道茶棚,大腿就不听使唤了,刚来的兴致也减了不少,相片也懒得照了,只顾一个劲的喘气擦汗。再看同行的女士,早没有了平时的贤淑矜持,更没了刚来时的兴奋劲,只剩下“狼狈了”。

这时我见到了一件让我惊异的事情,就是往上驼东西的驴子和往上抬东西的肩夫,驴子要走之字形才能上山,由于负重坡陡路远,驴蹄子竟磨出了血,点点血迹一路上去。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哪个虔诚的香客一路磕头留下的呢,但当我们知道真相后真真的感到惊骇,我不敢指责主人的残忍,但我却明明感到驴子的艰辛。那点点血渍,就好像开在石板上的鲜花,绚烂芬芳。一根大木需要有四个人才能抬得动。论斤算,一般一个人上一趟可赚三十到五十元,一天最多走四回。当他们喊着口号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到了从他们脸上淌下的汗水,和弯曲着的湿透的脊背。不知为何对此我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当我们欣赏那青砖碧瓦雕廊画栋的绝美建筑时,你可知道那是他们的血汗铸就的?我肃然了,从歇脚的木凳上站起来,目送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耳边一直回荡着他们上山的号子,坚强、高亢而雄壮。不知何故我心中的那点敬意竟然变得神圣起来了!

山道的两边都是树,而松树最多.远看去,层林叠翠山色苍茫;近看是,干挺峭枝各具情态。他们有的站在崖边,张开枝叶,似与清风细语,又似与白云游戏;有的站在路口,伸长脖颈,向远处眺望,似在等着远方的客人;有的站在那谷底沟边,依着山势努力向上,细或如臂,粗或如腰如抱,但却笔直,中无枝杈,层层排立。他们是守山的卫士吗,是夹道欢迎宾客的主人吗?这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如何不让人惊叹!

更让人惊叹的还是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长在悬崖,生在石壁,虬根如龙,枝叶骄天,几十年几百年,不问贫瘠,不须打理,只一味地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他们或是群居,形成排山之势;或是一两棵独处,简洁如画又如名园盆景。今天,山中有雾缭绕,清淡如烟,使得满山的松树若隐若现,凭空增添了无限的韵味,让人仿入仙境。

在这里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棵树都有一段传说。在二道茶棚西侧有一棵“鸳鸯松”,就演绎了一出凄美的爱情悲剧。面对它,我似乎看到了袁山娃与杨玉秀为了那忠贞的爱情而双双跳下山崖,又或看见她们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微笑着祝福每个在他们面前驻足游人。

如果说这里的松树让人惊叹,而三道茶棚上方,香道西侧的桑树就让人惊奇了。每当夏季,人们就会发现在同一树上会长出三种不同的叶片,有圆形的叶,有两三个锯齿的叶,有十多个锯齿的叶。同根三叶,分布均匀,界限分明。有人说,这是因为景忠山是儒释道三教一山,植物也随之迎合,故有人作诗说“玉树凭香通灵性,常伴名山化彩衣”。我不知原因,但我更相信这种神奇。不管是道家的玉皇大帝赵财神或碧霞元君,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慈航普度的观世音,亦或是儒家的“三圣”,只要他育化万民佑护苍生,都值得我们去敬。今天,我没有福气见此奇观,但站在树前,却我从心底升腾出一种敬畏,一种愿望:愿爱满天地,世间尽和泰。我深鞠一躬。

除了松树、桑树,景忠山的南坡还有一种让人向往的树种,即红香椿。当地人说他有一种诱人的香气,浑身是宝。不仅可以食用,还是极好的治病良药,有人曾写诗赞叹“灵山生奇珍,椿芽三月鲜;叶嫩知春雨,干挺入云端”。封建时代,它是专供皇家的贡品,据说慈喜逃难到了山西,还想吃这里的香椿呢。可惜,我没有亲见,更没福亲尝,真是遗憾!

走在路上,我就想,如果景忠山上没有这些树会怎么样呢?我想,那肯定会大煞风景,就像人没了眼睛少了精气缺了韵味。可喜的是我眼前满是青翠,我真想像年轻人那样对着大山喊“嘿嘿......!”让声波在树林中回荡。

自然的风景固然让人陶醉,而人文的积淀却更令人回味。景忠山最让人留恋往返的还是那浓浓的宗教文化。

景忠山上庙宇多供奉的神也多,儒释道三家汇聚于此,可以说是“举步是祠,抬头见庙”。除了刚上山时的四帅殿,往上,一道茶棚就有御佛寺、仙姑庙;二道茶棚有真武宫观、龙缸、结缘锁;三道茶棚有千手千眼观音殿、七层六角宝塔。再往上,就是藏经阁、三忠祠、佛祖殿、玉皇庙、鬼王庙、财神庙、知止洞、狐仙洞等。

三道茶棚以上,地面就平坦多了。

迎面就是藏经阁,我们去时并没有开放,但想来应该是收藏皇家所赠经卷的地方;藏经阁的对面平台上,有一六角亭,亭子内悬挂一口青铜大钟,有一人高两人才能合抱,名唤“吉祥大钟”,旁边有文字说明它铸造于1999年,重1999斤,大概是取其久久之意吧。同伴很调皮,跑上去抱住大钟照相,照完相还不满足,还非要撞钟。花十块钱,可撞十下,工作人员在一旁高喊“一家和睦,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久久大寿,十全十美!”这样一来,惹得游客们直眼馋,马上就又有几位女士排队等候撞钟了。洪亮的钟声传出去很远很远,在山谷林间回荡,是祝福也是心愿吧。

山顶的各种建筑比较集中,什么财神庙鬼王庙佛祖殿玉皇庙等,这里也是游客集中休息的地方。因为皇家都曾经在这里问卜,所以这里的香火还是挺盛。在玉皇庙前,有很多人围着一位穿道袍的老者问卜,我们几个人也挤上前去抽了一签,大伙今天运气都不错,但野草的签更让他们眼红,“风吹云散月中天,广寒嫦娥舞翩翩,春满华堂多吉庆,墙外桃花不可攀”,只这最后一句告诫我不可太贪心而已。但愿签上所说都能灵验,我默默祈祷,愿玉皇大帝多多保佑哦!

在玉皇庙前下方,还有两个去处。一是知止洞,那是性在和尚修行的地方,据说他曾经在这里面壁九年,智答顺治也是在此洞外,现在洞里供奉着老禅师的塑像,旁边还有文字说明。只是这洞里阴暗潮湿,进深也不大,真不知道老和尚是如何在此打熬?知止洞的旁边十几米还有一个石洞,供奉的是狐大仙,当地人也说不清楚这位狐仙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我想这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狐仙是善良的化身,她保佑一方平安送福于万民。野草自小就对狐仙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站在洞前,我除了祈求亲人的健康平安外,我也祝愿,这里的狐大仙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福佑,也祝愿她早日修成正果!

景忠山的主神是道教重神碧霞元君,她是一位全能的神仙,在中国的北方百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北方人敬重她就像南方人敬重妈祖一样。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的圣诞日,十月十五是她老人家的斋日,人们为了表示对她的敬仰就选定这两个特殊的日子祭祀她,来颂扬她的神德福祉,这就是景忠山庙会的由来。说起来也真是神奇,每到四月十八之前,景忠山附近就会下一场雨,庙会结束以后还要下一场雨,而且这种天气现象几百年来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传说这是娘娘的点化,因为她老人家好干净,庙会前的雨是为了淋去进山道上的尘土,让香客们干干净净地上山,庙会结束后下雨是为了洗山。庙会一般是五天,上山进香的达数十万之众,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表演,热闹非凡。史书记载“天虽未曙,上山进香人,灯火蝉联四十里,如萤火数斛,放之山见,燃山熠谷,目眩久之”,由此可见其盛况。不巧的是今天刚三月初二,我来早了,不能亲身经历,可惜了!

而景忠山的得名却是由于三忠祠,这是儒教的代表建筑。景忠山原名明山阴山、朱雀山,明代万历年间,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朝廷在山顶建三忠祠,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位爱国忠臣,人们取“景行仰止,敬仰忠烈”之意,改称景忠山。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忠义品格,而且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被赋予其独特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没有改变。

我们在山顶流连了近两个小时,一看表,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肚子里早就提出了抗议。快走吧!我们下山很是匆匆,也许是饿的吧。

还是那些树,还是那些个石阶,我们却少了许多的新奇,所以走得很快。但一阵风吹来,却让我放慢了脚步。就这么回去吗?看着眼前翻腾起舞的云山雾海,听着耳畔响起的阵阵松涛,我忽然想起了戚继光登此山时的诗“偶闻击柝者,回首愧烟波”。

我知道,现在是听不到击柝的声音了,但站在景忠山下,我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渺小,我不敢和戚继光相比,但我却充满了敬畏!

坐上车子,回望景忠山,我想:真是不虚此行!

 

  2010年713日星期二  野草于家中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破茧,美丽的痛 下一篇:东行杂记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