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罗驿古村
上次到罗驿村,走马观花,只是看看街道房屋,感受一下古村的气氛,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回来后,写了篇散记。心里放不下,这次又来,想再了解一点古村的历史。一个年头这样长久的村子,总会有些历史的。所以,我重点看了李氏宗祠、忠烈祠、名人故居、牌坊等,和一些文字介绍,颇有收获。
我先讲一个罗驿村民自己编撰的传说故事。
有个叫李文英的人,游学来到澄迈,在倘驿村(后改罗驿村)安家落户,兴教办学。一天,有几个学生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训诫。学生陈说,是遇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有几个大乌龟,背着一个死乌龟,后面跟着九个小乌龟,到松山去埋葬。因为好奇贪看,所以来晚了。李文英认为,这一定是个风水宝地,就嘱咐儿子,自己死后,葬在这里。李文英去世后,他的子孙按照遗嘱,把他葬在了松山坡上。后来,李家果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对于这个传说故事,我们不必在意信与不信。在罗驿村,李氏子孙绵绵,2014年统计,有800多户,6000多人,都是李氏后人。自李文英到此,罗驿村逐渐形成了重教赞学的风气,出了三个举人,几十个廪生贡生,还有知县、知府、千户等官员。科举和出仕人数都是澄迈县最多的村子,被称为澄迈县“科举仕宦第一村”。民国和共和国时期,罗驿人也都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出过黄埔生、清华研究生、参加开国大典的海南代表、地专级和副省级领导等。
我说两个罗驿村的历史故事。
元朝李镇器科考中举,是澄迈县第一个举人。到了明朝,他的孙子李惟铭又考中了举人,其后,他的曾孙李金也考中了举人,成就了祖孙三代科考联芳的佳话,入载《澄迈县志》。李惟铭践行承诺,为儿子立“步蟾坊”,以示表彰。这个坊如今仍在,经过修复,基本保持原貌,列为文物保护。
元朝李福庇,千户将。在一次追剿土匪的战斗中,跌入陷阱。他骑的战马跃出陷阱,咬住李福庇的一只手臂,往坑外拖拽,终因伤势过重未果。战马咬下李福庇一根手指,飞奔回家报信。到家后,腾空嘶鸣,倒地而死。家人将战马和李福庇的手指一起埋葬,称之为“手指墓”。朝廷得知后,谥为“忠烈” 。清乾隆年间,李氏后人建“忠烈祠”祭祀。现在“忠烈祠”也是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再说两个和罗驿村相关的历史故事。
1097年,苏轼被贬来琼,取道倘驿,西行儋州,与幼子苏过夜宿倘驿,受到村民的热情迎送。3年后苏轼获赦回中原廉州安置,又经倘驿。当地人便把这段官道称为了“东坡路”,把驿道上的一座小桥称作“东坡桥”。这表现了罗驿村民对文化的崇尚和对名人崇拜。
海南定安人张松岳在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登进士第,是海南史上最高科第,惟一的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布政使、巡抚等职。清嘉庆十七年,张松岳应邀到罗驿村讲学,为罗驿李氏题书“万叶枝柯”。这体现了张松岳对罗驿村的看重,也说明了罗驿村的影响和体面。
罗驿人行正尚德的精神,也体现在出仕者的身上。我瞻仰了任过清朝知府的李恒谦的故居。一个普通的院落,普通的房子。房子比一般村民的略大,一进门是个像走廊一样的小方厅,左右耳房,房间不大,也就能放一张床,一个小桌,几把椅子。再往里走是客厅书房厨房等,都不大,整个就一栋房子。和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几进几出的豪华大院比起来,显得很简陋。据说李恒谦为官40年,未曾置家产,却为故乡的教育事业先后捐助纹银6千余两。他的故居似乎在告诉我,当年罗驿村为官的人都是很清廉,热爱家乡的。
从现有的资料看,李文英并不是第一个在罗驿开村建庄的人。在他到罗驿(当时还叫倘驿)之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生活几百年了。但使罗驿尊重文化注重德行的习俗发扬广大,并形成风气,确实是李文英推动的。所以,罗驿人把李文英尊为始祖。清雍正元年,李文英的后人修建了李氏宗祠,是罗驿村最大的祠堂。李氏宗祠现在也是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迹在不同的时期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基本都已恢复原貌。为了修复这些古迹,当地政府拿出了大量资金,而每一个村民也都做了贡献。我看到在李氏宗祠、忠烈祠、步蟾坊、文奎坊等古迹旁边,都有刻着为修复古迹捐款名单的石碑,数额一百到几千不等,密密麻麻。我感叹,罗驿人真的很团结,钱不在多少,体现的是村民对祖先的敬重,对家乡的热爱。
前面提到的那则传说故事,是用阳文写在一个宣传板上的,就立在村委会前小广场的旁边。宣传板是新的,字也是新的,说明现在的罗驿人还是坚持以往的信仰,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的祖先。
在来的路上,我看到白莲区的街头挂着一个红布榜,上面是今年高考中考罗驿村升入各类学校的学生名单。能把村子里的学生升学情况拿到镇里公布,说明了一种自信和荣誉。据说罗驿村年年都这样做,这也继承了罗驿村一直以来重教赞学的风气。
罗驿村的名胜古迹有二祠三坊三塔三桥九井,还有八景之说,在海南颇有名气。每处名胜风景都有故事,我不能挨个走访,尽述其祥。我不是搞历史研究的,也无需这样。不过听说近年罗驿村民自筹自撰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澄迈县罗驿村史馆》,我倒想买来看一看。一个村子,自己能出一本史书,也不简单。
一个村子名胜古迹如此密集,实为罕见。这和村子悠久的历史有关,也和李氏一族赞学尚德的风气分不开。村子也曾经历兵祸匪患和人为破坏,至今还能完整地保存,就说明了村民的团结,村子的坚韧。此时,我面对那些灰瓦黑墙的房子和石板铺成的街道,心里由衷地生出一种敬意。
这次就这样了,也许我还会来的。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