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编外(22)

时间:2024-02-12   作者:远山谷 录入:远山谷 文集:秋色也绚丽 浏览量:263 下载

(22)编外

    没有考试的压力,在陆院的读书生活轻松惬意,转眼就要结束了。

一九八七年一月,我从师团干部大专班毕业,文凭是有了,可工作单位没了。军队体制改革,福州和南京两大军区于八五年下半年合并成立新的南京军区,原福州军区撤销。这个消息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生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大家被突如其来的一声炸雷震得惶恐不安,我们不少人的“原单位”已不复存在,毕业后去哪里,成了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原福州军区三大机关有许多江西籍学员,此时多数人考虑,军区撤消,原单位没了,就趁此机会回南昌吧,有要求转业的,也有希望继续留在部队的。我也有回江西的想法,征求妻子意见,她态度坚决地说:“南昌是大火炉,不去。那里是长江上的三大火炉之一,夏天太热。”她还提醒我说:“忘了啊,你去陆院读书,第一年就长了一身痱子回来。”她说自己喜欢福州,气候适宜,经济发达,沿海城市,改革开放试验区。既然她喜欢,我就尊重她的意见,一家人留在了福州。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往往看不透,说不清。

两年前选拔第三梯队干部去陆院读书的时候,谁不认为这是件大好事呢,哪一个有幸被选拔出来的干部不是满心欢喜呢,可是高兴得太早了。正当我们在南昌望城岗“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传来了福州与南京两大军合并的消息,谁也想不到本来的好事瞬间变成了对我们这些在校读书的人很不利的一件事了。新组建的南京军区,机关各级干部由两大军区按规定“比例”搭配。由于上级规定在读生一律不参与这次人事安排,说毕业后再说。这就使原本属于三梯队的干部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晋升机会,让位给了不是三梯队的那些干部。没能去院校读书的,不少人提拔起来了,有的去了南京军区机关,有的去补充了军、师班子的缺额。当初说等我们毕业后再说,其实已没得说了,两大军区合并,刚配备好的班子哪有缺额,许多人没有了合适的去处,不转业就只能去“帮助工作”,做“临时工”,位列编外。

一个单位,干部配备齐全,各司其职,运转正常有序。来个帮助工作的,增加了管理难度,弄得不好就添乱,打内心讲,单位并不欢迎“帮工”,而“帮工”呢,也尴尬,既积极不得,也消极不得。太积极了,在位干部有戒备心,消极了呢,又怕人家说我们有思想情绪,说“三梯队就这个样子!”。读书回来这个结局,我们甚至被调侃为“垃圾堆”,真有一种从云端坠落的感觉,心里不是滋味。还有的单位对我们这些“帮工”,不闻不问,不安排主要事情干,让你打杂,坐冷板凳,无所事事,许多人自觉无趣,不得不自己要求转业。

以喜剧登场,“悲剧”落幕,这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结局。原本我们还自以为是在上演一场喜剧呢!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军区后勤部帮助工作,安排在政工处,主任姓方,手下有三个干事。

领导说是让我协助方主任工作,我没有什么企图心,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老干事,方主任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不了解情况,人头也不熟,我多看多学多干,少说不说,只帮忙、不添乱,我与老方相处得还好,几个干事对我倒也尊重。帮助工作期间,我印象深的是去永安的军械仓库做过一次调研,去苍山的后勤部印刷厂蹲过一次点,这都是交给我独立完成的任务。在后勤部帮助工作一年多时间,后来省军区在司令部成立了《军事志》办公室,就把我抽去参与编写军事志了,在这里时间也不长,我只参加了几次学习和会议,到省档案馆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去查阅、收集过一些资料。

到军事志办公室,也是很边缘化的一次临时性的工作安排,我想:两、三年后,编完《军事志》我又能去哪里呢?那个时候没有了年龄优势就更难安排了,我何不早下决心、趁年纪还不太大赶紧转业地方工作,要学什么东西还来得及。我觉得自己没必要继续呆在这里熬日子了。再说,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我能转业地方,接触一下经济工作也很好呀。

想是这么想,真要脱军装,决心还很难下。我一个啥也不懂的农村娃来当兵,是部队培养了我,从情感上说,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军营。但我还是把自己转业的想法对妻子说了,她开始也不希望我转业,两个孩子也央求说:“爸爸,你不要转业嘛,我们喜欢部队、喜欢看你穿军装的样子。”说实在的,过去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部队,我总以为自己可以穿一辈子绿军装,在部队干一辈子。但面对现实情况,我思考了很久,经过内心的痛苦挣扎和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尽早转业。我给妻子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利弊得失,对她说:“我不能老等八卦,坐困愁城”,说“处理问题不能只凭情感,还要多用理智。”她被我说服了,接受并支持我的想法,于是我向组织递交了转业报告。

    决定转业了,我抓紧完成自己手头上未了的任务,领导也未再安排我新的工作。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声声祝福 下一篇:调学(21)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