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大收官
9月23日在银川集市上买了点干果,看过博物馆,就直去黄沙古渡这个地方。没想到那几十公里路又在大修阶段,非常难走。但既然上了路,就不回头了,硬着头皮前进。走完这个景点,我们就彻底踏上了返程。
滔滔万里黄河在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多公里,在宁夏有许多古老的渡口,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有了,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横城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向北奔腾而去,蜿蜒的明代长城向东南伸延。由于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横城渡称为"黄沙古渡"。
黄沙古渡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把它当作黄河水运的重要港口。历朝历代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康熙皇帝于1688年亲征噶尔丹,派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乘船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做诗一首: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就诗而论,本人觉得明代镇守宁夏的藩王巡防时所做《黄沙古渡》更有味道: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风声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宁夏青铜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未设计船闸,宁夏水运事业逐步衰落下去,黄沙古渡逐渐失去昔日的繁荣。2006年这里建设成为旅游景区,开始接纳游客。我们出了园区从远处观望黄河,还是一派恢弘气象。
辞别黄沙古渡,一路东南奔。今天恰好是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当地政府规定在宁夏境内的高速路节日期间一律免费,如此利民政策,令人感佩。说实话,此次西行对银川的印象最好,物产丰富,环境文明,不愧“塞上明珠”美誉。
晚间,到达陕西靖边下榻。次日,沿包茂高速公路南下,到了曾被称为“革命圣地”的延安。
现在的宝塔山可能已经是市中心了,依然高高在上,但下面的延河畔已经繁华起来。有名的清凉山远看像一座宫殿,很漂亮,但是懒得上去了。
专门参观了杨家岭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故居,其中特别突出了一下刘少奇的故居,大概是对这位横遭批判命运结局悲惨的前领导人的一点补偿。相对而言,毛泽东的故居略讲究一点,有柜子、书籍和软椅等,文人嘛。朱德的故居最简单,床在门口,墙上一幅地图。也许这都是后人的摆设,也未可知。
中央政研室坐落的地方最别致,通过一座小桥上二楼,智囊团待的地方就是与众不同。真正系统地了解中共在延安的历程还是要到纪念馆,那里记载着中共最重要最辉煌的一段岁月。
本人注意到除了传统上宣传的内容外,人物上突出了习仲勋和高岗,老习曾饱受党内冲击,以后的情况自不待说。高岗至今仍没有翻案,一直作为反党份子而定论。这里的不讳提起,也是一种趋于公平的态度。不管现实的风浪如何翻来覆去,历史的礁石总是巍然不动的。
在纪念馆意外发现毛泽东的一首诗,也是收获。
延安时期是共产党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虽然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因为大敌当前,党的内部基本上是团结的和宽容的。从这一点看,也是值得纪念的。存在的问题作为隐患存在,最后给党带来了灾难,那又是一个问题了……
延安这么神圣的地方,总算去过了。时过境迁,在当地实际上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下一站应该是黄河壶口。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一个雄奇的景观会有感人的力量,甚至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大自然的造化无奇不有。
十多年前和朋友们来过一次,那次是在山西岸边,这次是在陕西一边。这次水势好像更大,一些留有栏杆的观景台都已淹没。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动态的美,觉得看不够,拍不完。阳光下,彩虹在瀑布上方时时出现,那种千军万马的呼啸永远不停……
壶口瀑布咆哮声渐远,黄河东流去。我们又经受一番大自然的洗礼,西域纵横在壶口也走到最后的收官一步。这是很有意义的。
从壶口回京,我们要向东北方向走了。到了山西洪洞县夜幕降临,夜宿与一山西同事微信,称在洪洞县住宿,并没有感到《玉堂春》中苏三所称“洪洞县里无好人”。谁知同事倒是认真告诉本人,一定要小心,因为此地民风刁蛮,不可大意。看来山西本地人对洪洞县的看法更为根深蒂固,其实哪里都是一样,什么人都有,未可一概论之。
早上回京,特意到洪洞名胜大槐树去看了看,这里有个祭祖园。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其实,明代的大规模移民完全是战乱频繁所造成的各地萧条而不得已的政府措施,有些像上世纪的文革引起百业萧条而强迫学生上山下乡当知青一样,最后成为了一种特别的纪念。历史有时很滑稽,让人民饱受苦难之后,再使他们为自己所受的苦难而感叹而“自豪”。
离开洪洞县,一路顺风,晚上19点15分到家。结束了一个月零十天的西域自驾旅行。
行万里路犹读万卷书。西域一行,总算对新疆等地知道一个大概,但仍属于走马看花,知晓了一些地理、景观、历史,对于民情、民族宗教等了解还是深度不够。无论如何,也算了结了一桩心愿,对曾经看来十分遥远的西域增加了一份亲近。
即便是如此,那些日子天天奔波于路途之中,对于每天耳濡目睹的信息,万花筒似的情景,思索不及成为缺憾,所以需要像牛一样将吃下的东西进行反刍,再来一次消化。这也就是这部游记花费三个月才完成的原因。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8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1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