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像,中国
中国,东方之巨龙,废千年田赋,农村丰产增收庄园美;创万种商机,城市安居乐业文化研。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包含着中国变化,彰显着中国精神。
吃像
听老人说,我们这里,他们小时候,吃的实在太差,常年吃粗粮,甚至有时候断炊。一掀锅,全是黄的,黑的,很少有白馒头,就是有,也是给小孩儿和老人吃的。一年到头吃的都是自家腌的咸菜,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会吃上蔬菜,肉食和水果只是奢望。那时候谁家来了客人,小孩子们都会去凑个热闹。等到客人吃完饭,孩子若能能分上一口,那也是非常难得的美味。谈不上营养,只能说是温饱。可现在吃上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顿顿有肉,天天吃水果。水果种类也是繁多,具有当地的时令水果,又有全国各地的特色水果,除了吃的,喝的也是种类多多,各式各样的牛奶和饮料。吃上的变化,正是家乡的变化,也是国家繁荣的变化。
穿像
听老人讲,穿就更就不必说了。那时候小孩子总是穿大人穿破了的。修修改改,缝缝补补,难得过年时增添一件不太像样的“新衣”。就是大人,也是常年穿一身衣裳的。上学了,每星期六回来,先要洗衣服。免得星期天返校时干不了。大人们是不舍得用洗衣粉的,一是节俭,二是怕洗衣粉洗坏了衣服。谁家去串门儿或相亲,事先是要看清楚谁家日子好过的,有新衣,舍舍脸,借来穿穿的。而如今,商店里的衣服琳琅满目,各种款式,各个年龄段。各个厂家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商家做不到的。买一件衣服如家常便饭谁家,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一年四季没有几身衣服?既注重温暖又注重美感,都穿出了不同的个性与风采。穿在身上的变化,正是个人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不正是国家富有的体现,不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住像
老人说,住是超乎了想象。四十年前,老百姓住的都是土坯房,顶是用蒲苇和高粱秸做成的,谁家若是用上木板铺顶,外面盖上“洋灰”或是青砖绿瓦,那搁封建时代,却也算得上“地主”了。就算是那样的房子,也是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小孩子八九岁是没条件分铺的,只有到了成年的年龄,大家才会想办法弄张床,去享受“独立”的床铺。这样的房子,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外面下的紧,屋里滴地很,雨停了,屋里还在下。冬天就更可怕了,用几张破报纸糊窗户糊门缝,还是四下漏风。被子单薄的很,常常冻得睡不着觉。而现在,高楼大厦,就是平房,也是现浇顶,铝合金门窗,内部设施更是齐全。空调、暖气、高档床柜,一年四季如沐春风,城里乡下没有什么两样。住得好,才能休息好,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去工作、去推动国家和人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是吗?
行像
说起行,以前全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下雨更是深一脚,浅一脚,难走的很。那时候,全村没有几辆自行车,谁家要是串门也都是步行,只有到别处参加大型活动,才会去借它一用。后来孩子们上学了,大人才会想办法买辆旧的车子,有往往是几个人结伙用一辆罢了。可如今,柏油马路村村通,就是小胡同儿也全都“硬化”。自行车就不必说,摩托车、电动车都快过时,哪家哪户没有辆小汽车,甚至每家有多辆,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出行方便得很。这样的方便,不觉得幸福,不应该感谢党和人民,不应该感谢时代吗?
从衣食住行体现着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无处不彰显着中国新时代的奋斗精神,飞扬着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将要担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应充分了解中国的巨变,享受现在生活,不抱怨,知足常乐,努力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国变得更好增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