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碎步游走红石峡

时间:2024-06-17   作者:闲者 录入:闲者  浏览量:16 下载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三公里的长城脚下。石峡两侧东西对峙,一水中流,石窟相连,曲径通幽。峡间摩崖石刻琳琅满目,蔚为壮观。窟内碑碣镶嵌,锦上添花。峡中清流潺泻,一虹飞架,桥洞相连,亭阁相望,水圃成荫,溪河映影,气象万千,为塞上天成雄秀胜景。

红石峡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西夏国主李继迁见此地涧清水激,地势雄伟,遂“葬其祖彝昌,障水别流而凿石为穴,以葬及葬毕仍引流水于古道,今俗传墓仍在水中”。李继迁组织人力将红石峡上游的水拦住引开,在涧中凿出石墓,安葬其祖后,再将水引回石峡,将祖宗之墓沉入水底。千年之后,我们还是感慨这位西夏国的开创者的神来之笔。

另一种说法是,榆林红山北边葫芦海子(沙漠里自然形成的湖泊)里面住有一股水盗,时常残害蒙汉百姓,肆意抢夺财物。时任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将海子的水引出,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兵剿灭了这股顽匪,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

红石峡两崖对峙,溪流激越,榆柳叠翠,杂花丛生,在荒凉的高原和漫漫的大漠间藏有如此山水胜境,显得弥足珍贵。

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长1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而我们此时所处的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就是这些依壁凿成的石窟,约十多个。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观看着这些凿石成窟的殿宇,惊叹着古人的伟大和巧夺天工。

正是这名冠边塞的雄奇和伟大,吸引了旧时的文官、武将、儒士前来设宴讽咏唱和,把酒言欢,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在东西石壁上,石窟参差、大小不一,石刻相连,内容丰富。窟洞、殿壁、碑石镶嵌的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一百六十多处,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文采飞扬,各放异彩。

红石峡中确有很多不朽佳作。比如,有“巩固山河”、“威震九边”等慷慨激昂文字;还有写风光之秀,如“蓬莱仙岛”、“塞北江南”;写地势之险,如“天限南北”、“雄呑边际”;有感念地方官吏的治民之德,如“功在名山”、“恩衍宗嗣”;有表达民族团结之情,如“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各种汉、满文字题刻凡200余幅。好一幅悬挂在石壁上的美丽画卷,一部写在大漠上的地方志,一枚地地道道的中国红方印。

古人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这“仙”字说到底就是文化。比如,古城西安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之说,其中半城文化是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留下的文化;湖北汩罗的出名也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文化,福建武夷山的出名更离不开理学始祖朱嘉留下的理学文化等。

所以说:一座名山,一个名地要真正达到名副其实,除了要有自身的自然景观外,更主要靠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名山名地的软实力,文化才是名山名地的灵魂。这方面,榆林红石峡的石刻文化真的做到了。

看完石窟题词,从通往“地门”的石窟处顺隧道石梯而下,距“地门”四米处,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窟门,便沿着陡峭的石壁往前走。脚下依然是忽上忽下的石阶路,只是比先前的路更窄更陡了,行进时,必须攀附着护身的铁索栏杆。

此时的太阳已经偏西,正好照在东岸的崖壁上,使大小不一、书法各异的题词、题字金光闪闪、异彩纷呈,也是整个东岸崖壁如霞光初升,赤红如血。据说,“红石峡”之名由此而来。“红山夕照”也被誉为榆林八景之一。

挥手作别红石峡,回首望去,晚霞映衬的红石峡更为壮美,令人难舍难分。正是:

九边名镇天下闻,

一望江山今日新。

古今颜色何相似,

重来摩崖读旧痕。

(2024.6.12)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登临榆林镇北台 下一篇:行走在波浪谷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