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榆林老街
陕西榆林,大漠之上的边塞名城,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多彩的自然风光,处处都有惊喜。
榆林老街,位于榆林市东,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是一条集杂货、商品、餐饮、服务、文化、旅游、古建筑为一体的历史老街。
夜晚来到榆林老街,从南门入城,沿着古城老街一路向北,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瓮城像一道时间的闸门,分割古今。向内俯瞰历史深处,向外眺望现代繁华。
榆林老街,形成于明成化年间。全长2公里的老街上,由南向北由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个老城楼串连起来,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建筑也做到了“修古如古、改旧如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六楼骑街”历史风貌格局,不负“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
榆林老街,处处可见推车的、担担的、卖水果的、磨刀补锅的、休闲散步的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老街里的每一条巷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巷子深处,有一群和老街一样有历史的手艺人,有修鞋修表的,还有剪纸艺人和木雕艺人。街道两边是榆林传统小吃、工艺店,而且人来人往,完全与许多人造古城古街的萧条无缘。夜晚漫步在榆林老街,确实能真切感受到被老舍先生誉为“老榆林,小北京”的古城遗韵。
榆林老街很“老”。榆林古称“上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建城记录。榆林是与边塞、长城联系在一起的城市,由于军事需要,城址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扩展,即史传的"三拓榆阳"。几经修拓,榆林城俞发坚固雄伟。自明成化二十二年起,经历明弘治五年,明正德十年三次扩建增城,被称为“三拓榆阳”。至今已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岁月洗礼,所以人称“老榆林”。
榆林老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从镇远门进入老街,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楼阁,与城南凌霄塔、城北镇北台遥相辉映,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走在一个明清建筑语汇丰富的老街上,众多民族色调调出的生活韵律,鲜活着我们感官。老街六楼骑街冠天下的街景,全国绝无仅有,令人震撼。
榆林老街的街道宽阔笔直。据说,两旁有近百条小巷,有“北京的胡同,榆林的巷”之说法。小巷里京式四合院星罗棋布。从明清起,老街曾有四合院1100座,但多数在历史的烟云中被湮没。幸而,有40余座得以保存,其中8座保存完整。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榆林老街:“十里长街,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因此,老街便有了“小北京”的美称。
榆林老街的风俗礼教尚存,也堪称是文化的中坚,总给人“中坚”的感觉。历史上昭君和番、文姬归汉、苏武回国都经过的是榆林,就连抗日战争中,成吉思汗灵榇迁移也走的是榆林。古诗中有多少边塞诗说的也是榆林。
榆林老街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青砖灰瓦,朱门绿窗,古香古色,韵味悠长。不同于其它古城,这里的餐馆经营的都是当地的美食:糖淇子、煎饼、油旋、豆腐、羊杂碎、羊肉面、拼三鲜、洋芋擦擦、擀面皮、碗托凉粉、饹饹……,找不到外来美食。这大概就是老街人对传统的坚守和对自己饮食文化的自信吧。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漫步在老街,吆喝声、叫卖声和小曲儿、秦腔、说唱声不绝于耳,各种美食的香味儿在空气中弥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漫步榆林老街,民间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 ”,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另外,还有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的。
来到老街,一定要品尝榆林豆腐。榆林豆腐是用当地特有的“桃花水”和“酸浆”做成,白嫩细腻、味香可口、秤钩不烂,水沸不碎。据说,清朝时康熙皇帝巡视榆林,吃了榆林豆腐菠菜后,当场吟诗盛赞“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鹉”,从此,榆林豆腐名扬四海。
一个城市,由于有了几条老街,便会有一种历史之厚重、经验之独有、深切之乡恋。榆林老街古巷,阅尽众生无数。我们走过一座城市,不为旅行的意义,不为风景的美好,只是想要在纵横交错的老街古巷中走过,在布满生活气息的地方,看看那光影下人们最初生活的状态。
榆林老街的一砖一瓦,都让人忍不住触摸与浮想。漫步在这里,仿佛时间也凝固了,曾经动人的英勇故事静静地守在古巷里,只待你来,向你娓娓道来关于散落在每一缕时光里的痕迹。榆林老街,一个值得仔细品味的地方。正是:
万家灯火炊烟浓,
百尺高楼落影轻。
紫气东来齐天乐,
夕阳西照醉太平。
(2024.6.12)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8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1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