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信念在怒江
从波密往回走,等于换个方向再欣赏一遍318国道。
返回的路在这个阶段,属于轻车熟路。我们有机会对大山下的河谷关注起来。河谷中的村子住了多少人?他们会不会遭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他们到城里去一次该会绕多少路?河谷中有的建筑一看就知道不属于民居,而是单位的建筑。那么这些单位是什么的干活?他们是保密单位吗?还是为山区人民提供改善生活的设施?一系列的疑问充满脑际。我们发现谷底小溪边,有牛有羊,为近似荒凉的地区提供了生机盎然的景色。
往回走,意味着又开始爬山。过了然乌湖,前面就是4468米的安久拉山口。这座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我们从西藏一边翻越了垭口,也就由生长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进入了传奇的怒江流域。
从安久拉山垭口下行到西坡山谷,路途约20公里,其中有一段极为危险的塌方路段:狭窄的公路一边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谷,一边是松动的,随时都有可能有石块坠下的峭壁。那些年,有关方面专家修建了风雨桥---就是在公路上方修了一条水泥棚顶,在面临深谷的一侧修了一道围墙,相当于给经过此地的车辆戴上了安全帽。车行长廊中,光线从棚顶和围墙的缝隙间透过来,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仿佛在玩极品飞车游戏的错觉。
我们很快就到了怒江大桥。这座怒江大桥是有故事的。七十年前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通入西藏,西藏仿佛与世隔绝的圣地,为了达成统一促进与藏区的交流互通,中央决定开拔建设军团,修建一条史上绝无仅有的通途,川藏公路工程至此落定。
川藏公路全长2255公里,耗时4年零8个月修建完成,牺牲了3000多名官兵1000多位藏汉民工。在这条318国道咽喉之处的怒江大桥旁,有一座永不拆除的桥墩,为了纪念牺牲的英雄,从此借道入藏的车辆都会在此鸣笛致敬。
众口相传,当年修筑怒江桥时,一位战士因连续作业身体疲劳,不慎掉进10多米高、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未能将他救起,最后只得流着泪将他筑进了桥墩。所以每当车辆路过怒江大桥,司机都要鸣笛三声,以表达对这位战士的哀悼和对筑路军民的敬意。
在即将离开怒江大桥时,我们遇见几个去拉萨的朝拜者,与她们简单的攀谈。
问:你们这是去哪里?
答:我们去拉萨。
问:你们住在哪里?
答:四川巴塘。
问:多大年纪?
答:41岁。
问:有孩子吗?
答:有两个孩子。
问:多长时间去一次?
答:每3到4年去一次。
由于汉藏语言不太通,交流有障碍,我们只能获得最简单的信息。这就足以使我们肃然起敬了。从巴塘到拉萨约二千多公里,他们全靠两条腿步行完成,还不算那些以身量地的朝拜者。她们走到怒江已经走了两个月了,还有近一千公里要走。再加上一路上餐风露宿,雨雪风霜,真的是很不容易。我们驾车尚有难度,何况步行?!我们在318路上常常看到不少这样的朝拜藏胞,拿着一根棍子做拐杖,几乎没有行李,就这样一步步地朝着拉萨行进。这是何等的信念!
我们送了她们一点吃的东西,以示关注。她们以笑容表示感谢。有时候我在想,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人是否更加淳朴。
后面的路又是那著名的七十二拐,我们再一次领略驾车旅途的艰辛。原来的上坡变成了下坡,曾经的下坡变成了上坡。不过,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也无所畏惧了。318路段藏区的美景,再加深一次印象,以后难得了。
晚上6点左右,我们再一次进驻左贡县城。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