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春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潜入,而冬天的寒凉却不愿退场,时不时地来个大风寒雨,然,终究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清晨的亮光越来越早地出现在东边的天际上,一缕金线透过云层悄然挤出几道光来,在尚寒的春里却显得如此灿烂温和。
如此的早上,河边的柳树上远远望去已是点点的黄,草地上的小草也窜出点点绿苗,香樟树却最是闹腾,别人都是悄悄生芽,它却肆意撒豆,扬的还是令人讨厌的黑果籽,落在地上远远看去一片黑地,不经意踩上它,脚下便是劈里啪啦地热闹,果然不期而遇也做跳跃似逃去,偶尔踩上几颗,也只有嘿嘿笑笑或皱皱眉罢了。
刚刚飘过年味的余温,刚刚把冬天厚厚盔甲似的外衣战战兢兢地脱去,刚刚好渐暖的气温,刚刚好河里多了许翻腾的野鸭子,刚刚好似一个午觉的盹儿,柳树上便冒出了细腰般淡淡的籽儿,又冒出了黄绿绿地嫩柳叶,像孩儿弯弯的淡眉,来的调皮又可爱。
小时候老师讲:春暖大地时,春姑娘就来了。
春来了,姑娘却没看到。
小时候读过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暖大地,更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此时,桃花、梨花、樱花、迎春花。。。红的、黄的、绿的、紫的。。。花儿们争相开放,顿时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把原本清凉的世界装扮的异常热闹,人们更是顺景而悦,顺境明心。
春来之时也是我打春饥之时,随着春雨一阵落下,凡是有草的绿坡上一夜间荠菜、蒲公英、马兰头,弯豆苗,秧草,争奇斗艳地披覆在满山满坡上,每日清晨,定能看见眼明手快的姑娘、阿姨们踏绿穿林采集野菜,真真地羡慕她们都有一副亮眼和好腰。
然而,我可以在菜场里赶早市,买了新鲜还挂着水珠的荠菜包馄饨、或蒲公英做凉菜撒上芝麻和香油、或马兰头抄水后剁碎与豆腐干凉拌,或弯豆苗爆炒后淋上一圈香油,或秧草红汤或与河豚红烧美味无比,每天都沉浸在野味的世界里,不由想起刘禹锡一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又有汪曾祺食香椿感言: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这便是早春的香椿,我儿时的美好记忆。
早年小时在陕西生活,记得学校西南角有一株高大的香椿树,每到春天时,树丫上便生出淡棕色透明的椿芽,就在枝头上长,却不蔓枝干。
据说,香椿嫩叶可食,已有上千年的传统。我家每年逢春必食香椿,这源于父亲小时候在江南的家乡习俗。
后得知《本草纲目》中也讲: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明清时,吃香椿以香气充盈可“芳人齿颊”。
然,香椿还有一种是臭的,叫臭椿,香椿树没在开花前是会搞混的,如此以来,想起学校楼后的香椿树,为什么没有人去采摘,原只觉得学校会有人看管,却不想它是“臭的”。
原以为人有“东施效颦“,植物却也会造次。
父亲讲:在江南的祖屋后就有一株高大的香椿树,年年香椿发芽时,是一年早春里家中“吃椿”的热闹。
祖母告诉父亲:“香椿是树上的蔬菜,它只生长在早春,一年只一春,”,父亲也告诉了我。
曾记得,每年香椿上市时,父亲必然拎回两把鲜嫩的香椿,小心细细地洗去叶根上的泥土,细细地切碎,打上两只或3,4只鸡蛋拌上香椿碎,或煎成香椿饼,或捣碎爆炒,此时,厨房间满是飘香的香椿气息,直入心脾回荡。
古时“椿”也比喻父亲或长辈,有古诗道:“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此时,又是香椿争春时,岂能放过食椿的好季,早早买来,鸡蛋香椿细细烹饪,又是一年满屋的春色。食时的喜悦和味觉的冲击,瞬间想起父亲当年为我们“炒椿”的身影和端来香喷喷的香椿时的那种快乐样子,嘴里还唱着:春天里来个百花香,啷哩个啷哩个,啷哩个啷。。。好像此时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与他交换,他也定会吹胡子瞪眼和别人假假地打相打般,那时我嘴里嚼着充满香气的香椿,还不忘取笑他。
此时,又是早春清明时,父亲您那里可好?有早春的香椿买吗?记得要赶早哦,要带着早春的露水,这都是您告诉我的,这一记就是十多年。
此时,我已喉紧泪涌,眼中打着转儿的泪瞬间倾盆而下,早春的“椿”,我的父亲,女儿斌斌想你了!
2025年4月4日春天里的故事的故事
作者简介:笔名:六月,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935 准媳妇
- 浏览:7860 祖孙情
- 浏览:7350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80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8 好事近
- 浏览:536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84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14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42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9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