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前奏
寒食佳节旧俗延,
禁火无烟意万千。
祭扫先人怀敬意,
青山默默伴流年。
今天,是我们中华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前1~2日。
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来的演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并逐渐与节气清明合二为一,成为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从周代就开始流行,一种说法是春季干燥,民间百姓保留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有了禁火制度。
《周礼·秋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所以,寒食节,又称“禁烟节”。还有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每年他的忌日,不许点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又叫“冷节”。后来,又逐渐演变出了祭扫、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等习俗。
寒食节“3要做”:
1,禁烟冷食:寒食节在古代也被称之为“禁烟节”,家家户户的人们都被禁止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从而形成了后期的寒食习俗。
2,扫墓祭祖:早在南北朝到唐朝之前,在寒食节当天扫墓祭祖被称为“野祭”,后来得到官方认同并倡导,随后便形成了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
3,踏青插柳:踏青,兴盛于唐宋时期,柳为寒食节的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的清明之意。至今,寒食节期间仍保留着踏青插柳的习俗。
寒食节“4要吃”:
1.寒食粥:寒食节有吃寒食粥的传统,有杏仁粥、杨花粥等等。人们在这天会互相赠送寒食粥,把关心和祝福传递给对方,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温暖。有句老话说得好:“寒食粥香暖,肠胃亦舒畅”,吃寒食粥看起来好像不合常理,实际上却能调节肠胃的消化功能。
2.寒食面:寒食面一般用荞麦面、小麦面等做出来的。这些面粉营养丰富、口感筋道,有嚼劲,既可以凉拌着吃,也能搭配各种酱料热着吃,味道好极了。寒食面是人们在寒食节的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3.青精饭:青精饭也叫乌米饭,是把糯米放在南烛树叶捣出来的汁里泡一泡,蒸熟做成的。颜色黑得发亮,味道清香可口。在江南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寒食节的时候做青精饭来吃,有着很浓的当地特色。
4. 青团:“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在江南,寒食节少不了青团。它用艾草或浆麦草汁和糯米粉做成的,艾草清香,有祛湿散寒的功效。寒食节吃青团,既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又能借着野菜来养生,补充补充营养、调理调理气血。
作为曾经的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意义。在我国的古代,寒食节并不如现在这般被人们淡忘。
在这春天特有的日子里,让我们去做些想做的事,去见些想见的人,去完成那些还未企及的心愿。春光无限好,愿您梦成真!
(2025.4.3)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935 准媳妇
- 浏览:7860 祖孙情
- 浏览:7350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80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8 好事近
- 浏览:536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84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14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42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9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