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三度桂花香

时间:2014-11-27   作者:浅川 录入:浅川  浏览量:127 下载 入选文集

    细雨简秋妆, 行深叶迟黄。 晨风枝头笑, 三度桂花香。——题记

    风摇木落,被遗弃的蓬草再次无力的废弃又坠地。

    残阳西照,同样被遗弃的深秋依然孤独地彷徨又远去。

    淡淡的桂香还在空中游荡,清远而悠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是那离合悲欢中的悲喜交集,还是这茕茕孑立时的形影相吊?

    走在秋的大地上,只身孤影,长空不再有鹤鸣,秋只剩下一层又一层的萧索与冷清。秋已深了。曾坚厚如铁柱的树干已布满褶皱,龟裂的树皮,点缀在苔藓下,如破碎的铜绿。只叹那碧透如瑰玉的繁叶徒自焜黄,娇妍无比的春夏之花早已化泥归尘。秋,还是悲的多!

    钟嵘《诗品》有云:“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春风春鸟固然引人入胜,秋月秋蝉又如何不潸然而使人泪下。秋的悲,不在于蓬飞叶落、夕阳独归晚,实感极而悲者矣。“自古逢秋悲寂寥”,眼看万物归寂,一念而思之既往之遗憾愁情,多少恨,空悠悠!不亦悲乎?

    常浸诗词,于性情精神固然多有陶冶,但以史为友,却让我对生活、世态、人情更多几分了然于心。古语亦有言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古者,史也。通过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王朝的兴替,还有兴替之理,而且从历史人物的叙写中我们也能反观己身。若行之于生活,用之于实践,必然会少去对生活的埋怨,更多的反求诸己。怨天尤人的生活总不如洒脱自在来的舒适。《史记》的智慧正在于此。

    读《孔子世家》,最难以忘怀的是孔子的大仁大义与大德。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 其颖悟绝人之处可见一斑。而从《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此两句中也可窥看孔子传道授业之高明。 “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由此可见孔子除诲人不倦,亦好学不惫。然而,深研《易》似乎是历代大儒晚年必修课,不管是春秋的孔子还是现代的牟宗三。无怪乎太史公亦赞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完《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对高祖刘邦印象最深却是《淮阴侯列传》中此一段对话: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经此方知成功靠的不只是个人才能和天赋,更重要的是团结合作与知人善任。项羽出身贵族,力能扛鼎,然最终无颜见于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之畔。高祖以亭长立业,身无寸强,然终举大汉帝业,名垂青史。

    然而到现在为止,《苏秦列传》是我读后收获最多的篇目。我三读《苏秦列传》,每每读到“於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都不禁为苏秦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苏秦刺股立志而学,哪怕是家人冷眼虚伪与势力,亦不改其志,终游说六国,誉名天下,携六国相印拒秦以函谷关十五年。

    太史公自身亦是智慧超然,且毅力非凡。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曾写道:“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由是观之,无论身处何境,乐观积极才是成大功者必持的心态。是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此乃人之常情,但若你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态度,身处逆境而不自弃,何愁功不成?秋桂尚三度飘香,几番磨难又何妨?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