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系列之六:第一班车
早上五点半,一阵热烈而动感的闹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一咬牙、一狠心,极不情愿而又万般无奈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在冬日清晨让人瑟瑟发抖的冰冷中迅速穿好衣服、匆匆洗漱完毕直奔楼下。
好久没有起的这么早了,最近因为去练车,必须要早起赶最早的一班公共汽车去驾考中心练三公里路考。到楼下,出门一看,外面还是一片静悄悄的黑暗,整个小区和城市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而我放轻自己的步伐以免打扰了他们的清梦。月亮还在偏西的天空站岗、守卫着夜的地球,还好它并不孤独,周围有繁星的簇拥,看着四周的一切,大脑中突然蹦出一个词,那就是披星戴月,赶征程,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股豪情,疲倦和牢骚也被一扫而空。
来到大门口,我才发现这里有起的比我更早的,那些卖早点的摊位早就亮起了灯,等待着人们的光临。一边感叹着他们的不容易,一边快步来到一家早点摊位,买上一盒粥权当早餐了。站在公共汽车站一边喝着粥,一边欣赏着这周围的清新的夜色,心中不禁感叹着此时世界的柔美和安静,它就像诗经中的那个《静女》,给人一种无限的纯洁和美好。
站台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是来赶第一班车的,原来这么多早起忙碌的人呀。在这清冷冬日的早晨,大家都捂得严严实实,在那安静地等着。这时来了两老一小三个人,一看就是祖孙三人,小孩子背了个书包,应该是爷爷奶奶送孙子上学。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孩子的父母真有福,自己和下一代都被父母如此精心的照顾着,也不用操一点心,现在仍可以床上继续做美梦。其实,现在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大部分都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完成生产任务就什么也不管了,扔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自己继续二人世界,但也有的是不得已远离家门工作的,一年半载也回不来一趟。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隔代抚养。这种隔代抚养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父母生、祖父母养是现今的一种育儿时尚。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很多社会因素,比如外出打工的人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给父母这就是生活的不得已,还有就是现在倡导了女人是社会的半边天、家庭的半边天,女性也需要经济独立,很多妈妈们完成生产就赶紧投入工作,自然就没法顾及孩子,只能交给父母了。其实隔代抚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身孩子缺乏父母爱和教育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再说,老人年纪大了,在思想和习惯上都存在着与社会的滞后性,再加上很多老人会溺爱孩子,所以隔代抚养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一直觉得真是万不得已,女性还是在生产之后在家照顾孩子为主要,传统思想上的男主外女主内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我一直觉得女性独立和女人是半边天,这些个口号,是个骗局,就是想让女人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释放更多的生产力。男女的生理结构的不同就导致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因此男的在外面谋生,女的在家里坐镇后方是有一定道理的,若是夫妻两个都是成功人士,他们就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家,那这个家绝对会缺少家的温暖和味道。在此,我并不是在宣扬男尊女卑,我一直觉得男人在外面事业的成功,女人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没有她们在后方默默地付出,就不会有男人在外面成功的荣耀。只是很多男人成功之后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自己的女人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再加上被成功冲昏了头、抵制不了诱惑,在外面胡乱搞,伤了女人的心,继而让女人们产生了对男人了极度的不信任,并最终觉醒要自己顶起半边天,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悲剧,无论对男女个人还是对整个家庭。
正在思索间,远处一道刺眼的灯光把我晃回了现实。抬头一看,公共汽车来了。人群一阵骚动,大家都等着赶紧上车。这时呼啦啦从小区里跑出一群学生,也是来赶这早班车的,从他们的校服可以判断是周围的中学生和小学生。看着这些孩子,心中不禁涌出一阵同情。这才刚刚六点多点,这些孩子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奔波,多么的不容易呀。他们肯定跟我一样五点半左右就起来了,洗漱、吃饭之后,走出来也就是这个点。做过老师的我知道,按照学校的规定七点到校早读,中午又不能回家休息,晚上五六点中才放学,等坐上公共汽车回到家里也七点多了,吃罢饭八点多,还得做很多作业,每天能在十点前睡觉就很不错了,早上还得起这么早,学生们容易吗,特别是中国的学生们,要是像国外早上九点上学,下午三点就放学了,而且作业也很少,这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嘛。看着他们一个个背着的沉重的大书包,本来还是稚气的脸上写满了疲倦和成熟,我就想骂那些教育部的领导,一群混蛋,说好的素质教育呢?整天在那干嚎,骗取国家经费和资金支持,真正的素质教育永远都是镜中花月,依旧还是如此地折腾着基层的教师、摧残着祖国的花朵儿。
嘎吱,公共汽车一个刹车,把我从思考中拉回了现实,人们都开始争先恐后往车上挤,也不管秩序了,这是中国特色。我被人群拥挤着往车门走,当我刚想抬脚上车的时候,后面冲过来一学生,大喊着:“我先上、我先上,接着迅速挤到我前面,蹭一下窜上了车。看到这里,我顿生一阵厌恶,这孩子怎么这么个素质,文明礼让怎么学的,父母怎么教育的……心里一连串的责问。朋友们可能就奇怪了,怎么说是父母教育的呢,不该是学校和老师怎么教的吗?我可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觉得,孩子的素质跟父母的教育或者说家庭教育关系最大,然后才轮得到学校和老师。其实,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好的素质是从小在父母的良好的身教和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形成的,而学校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教育,可以这么比喻,家庭教育是根本,学校教育是辅助,而好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取得成功。把自己孩子教育的不足归于学校和老师的家长都是不负责任、推卸责任、不讲道理、没素质的父母。我一直觉得,从一个孩子的行为举止上能很快判断出这个孩子的父母的素质和家庭的修养。当时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你父母的形象,都代表着你整个家庭的素质,不要让别人既看不起你,也看不起你的父母,更看不起你整个家庭。从刚才那个孩子的行为来看,他也是个缺乏家庭教养的孩子,他的父母也不咋滴。
一边想着,一边走进车厢,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抬眼一看,周围坐了一圈的学生。转过头,看了看车厢,挤满了人,大部分是学生和一些上班的。看到人们这么早就开始为前途和生计奔波,心中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的勤劳,中国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无数勤劳的中国人的任劳任怨的辛勤付出,这是一个勤劳奋进、充满希望的民族和国家。
车厢里人加上暖气,显得很暖和,刚才在外面等的那段时间真是太冷了,突然进入这么一个暖和的车厢,人有点懵,好一会才缓过来。闲着没事,我就开始看车厢里的这些人了。看那些上班族,一个个面带倦色,还有那些亚健康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啊,起那么早,肯定没有休息好,有些坐在座位上就开始眯起眼睛、打起了盹。而那些学生们,有些倒是在那毫无顾忌地唧唧咋咋的有说有笑。看到这,我心里就嘀咕起来了:父母和老师没有教育你们,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吗?有些孩子,真是可以用教育失败来形容,但这要怪他们父母。仔细看其中的一个孩子,背着一个大书包,外面穿着校服,里面穿着羽绒服,再仔细看一下里面的衣服,我发现里面那件羽绒服的领子跟磨刀布似的,乌黑发亮。看到这,我不禁感叹,这孩子的父母也绝不是个干净利索之人,肯定也是邋里邋遢的,看看那脏兮兮的孩子,父母形象也好不哪里去。此时,我不禁想起那些欧美电影中学生的形象:小西服、白领结、黑色的小皮鞋、打理整齐的头发……。平时跟同事们也聊到,一定从小就教育孩子、培养他们注意他们的形象的习惯,因为良好的形象就会有良好的行为,好的形象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若是孩子从小就西装革履,着装正式,他就会在走路,行为和动作上多注意,不会像着便装那样到处爬,到处蹭,弄得跟个泥猴子似的,就像咱们大人,平时穿休闲装的时候,无论走路还是坐下那就很随便,但是要是穿上西服,我们就会强迫自己走路走直、坐下时正襟危坐,不再像一滩烂泥似的堆在座位上,说话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文明用语,所以着装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醒和约束人的不雅观行为。我们从小要去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着装习惯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转头看向窗外,一切都像没睡醒的样子,安静祥和。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大概是昨夜刮了一夜的风,把那些雾霾全部刮走了,天空显得很干净,一片湛蓝,好久没有见过这么蓝的天空了,这城市的早晨竟然是这么的美,不过我敢确信等到白天时又会变成平时那种雾霾漫天的景象。城市的管理者们不知道整天都在干嘛,好好的一个旅游城市被污染成这样,秩序混乱,污染严重,那满大街贴的“我市荣获中国最具人居奖”的标语真是个莫大的讽刺。车子很快就驶入市区,现在大街上的路灯还在亮着,在东方初露微曦和渐明的天空下发着微弱的光。路上的车辆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也慢慢舒醒、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车子又到了一站,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下了车,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心里不由地涌起一股惆怅。
车子继续前行,不久就到了终点站,站起身来,迈步走下车,走进这清冷的晨辉中,也走入了一天的忙碌和奔波中。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62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3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