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3)
黑龙潭与石佛大概一二百米的距离,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由低至高的田地,地里的麦茬尚未倒伏,硬硬的。虽然我被架了起来,但脚尖触碰干透了的麦茬的声响和荡起的一道烟尘似乎至今犹留在耳际、萦在脑海。骤然的紧张感、仪式感油然而生。
在一片斑驳的声响中,我站到了石佛面前。带头的老辈人接过我手中的净瓶,拿起一根香插入净瓶内,旋即拿了出来。根据香湿润的长度判断,净瓶里水多了。于是他对着石佛说着我们祈雨是为了一方百姓,也要把雨留在当地一些的话,把水从瓶里倒出来一些,当做对石佛护佑这次祈雨的回馈。接着把净瓶递还给我,让我依旧紧紧盖住瓶口。在石佛前一番焚香、谢拜,祈雨队伍开始浩浩荡荡往回返了。
借到了雨水,回去的路上就要倍加看护。不能按原路返回,恐怕妖魔鬼怪知道已经走过的路会在半路截雨;遇到十字路口要特别当心,因为这些地方同样是妖魔鬼怪截雨的所在。
依然是神明在先,我手握净瓶、盖紧瓶口紧跟其后,拿着刀枪剑戟的人护卫左右。每到一个路口,各种乐器就要敲打起来,三眼铳也要鸣放起来,人们还要大声呐喊,以吓退意欲截雨的邪祟。在回去的路上,天变得不是那么炽热,微风起来了。顺利到家后,净瓶摆放在了神龛里龙王的神位旁。交还净瓶后,我没有再去过供奉神位的那个地方,只知道可能一直香火不断。
回去路上的一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经历了上午到中午的颠簸、折腾,坐在轿子里就困得不行了。开始还能紧紧地用手盖住瓶口,后来竟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恰巧经过一个路口,护卫的人就不停地拍打轿子上的顶棚,以惊醒我。我也心生歉意,生怕因为自己的一点瞌睡将大伙儿祈雨的成果毁之一旦,于是便坚持着不再打瞌睡。
还好,那次瞌睡没有带来什么不祥的后果。在祈雨后的第二天或是第三天,一场大雨真的不期而至了,记忆里雨下得沟满河平。可能是干旱的天气到了极限,也该下雨了吧。但在我心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乡民们的虔诚之心、悲悯之心感动了上苍、得到了回报,真的祈求到了雨水。
其间的一些细节或许不再准确,但往事如烟,宛若眼前。这就是生我养我的那一方天地,以及那一方天地里的朴实的乡民,朴实的乡风。无论身处何境,不管岁月峥嵘,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得过且过,而是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向往心灵上的纯净,追求生活上的美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便只是心理安慰、情感寄托,也是经过努力了的。
其后很多年,我相继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工作,以至于没有更多机会感受故乡的四季,就再也没有经历或听说过这样的祈雨。应该是没有祈雨活动了吧。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节水灌溉工程相继启动,田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打一口很深的机井,基本上满足了大旱天气下对灌溉的需求,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格局,农人们靠天吃饭的印记逐渐淡却。祈雨作为一种乡村文化,抑或是乡土文化的遗存,只能残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了。(写于2016年4月14日)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