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春天
春天的话题很多,今天我想谈谈文学的春天。早先在学生时代我也曾经是个文学青年,喜欢在业余时间里爬爬格子,在地方报刊杂志上面发表过一些无足轻重的作品,还成了当地作协的一员。毋庸置疑,肯定是因为自身的水平有限,至今并没有可以传世的作品出现,否则早就应该成了一名成功的作家。像成千上万在青年时代就怀揣“作家”梦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曾经有梦想,有勇气,但最终还是不得不痛惜地抱憾离场!因为在互联网问世以前的年月里,传统媒体就像一座横跨在大河上的独木桥,能够有幸从这座桥上到达彼岸的只是千千万万个梦想过河的人中间的极少数。更多的便是在文学的前沿阵地上阵亡的有志之士。在那个年代里,想在主流媒体、期刊杂志上发一篇文章,不要说你是一个无名新手,就算你久历风霜,机会也从来都是微乎其微。美国一位享有盛名的畅销书女作家,老来只因为偶发奇想更换了一下自己的名字便屡遭出版社退稿的不幸。
现在的情况就完全大不相同了,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许许多多以往的传统格局,创造出许许多多过去连想都不敢以想像的新生事物和大把的机会。自己可以拿钱为自己出书,人人都可以将自己写下的动人篇章放在互联网上发表。即使是一位新手,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只要你敢于动笔,不怕别人笑话,诚诚恳恳地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事情和想说的话写出来,再经过多次加工润色之后,就可以往网站上一发,大家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切磋探讨,共同进步。这是一个多好的文学创作环境。
有人会说,现在网络上那么多低质量,甚至是粗滥不堪的文学作品流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信你就看看这世界上的许许多多事情,哪一件不是这样?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一个经由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产生,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试想,如果没有十分广泛的普罗大众创作出浩如烟海甚至良莠不齐的作品,中国文学史上既不可能会有《诗三百》的诞生,也不会有《唐诗》、《宋词》的概念。如果没有明清时代众多的民间评书艺人交口传颂,就不会有今天像《三国演义》之类的古典名著。这就像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样,只有在群芳荟萃、百花竞相斗艳的春天里,才会有更多的精品与传世之作斩露头角。正如一位文友所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文学发展至今日,遇到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并与之联姻,岂不正是让我们赶上的一个最好的时代。想想当初白话文之于八股文,自由体新诗之于格律诗,网上购物之于商店购物,哪一个新生事物的初创时期没有经历过从遭遇白眼与冷嘲热讽开始,到最终形成为不可逆转的常态化?用这种观点推理,网络文学的未来与前景到底将会如何,还会有第二个结果吗?
当然,网络文学由于门槛低,参与的人员众多,各自的水平也差别较大。网络文学的品质自然难免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门槛低并不是指文学的基本标准和要求降低过门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传世之作。为什么这样的文学作品在网络化的今天很少出现,或者还没有出现?要知道互联网的出现不过短短二十几年,网络文学就更是年轻地不足为道。没有足够的金沙就不会淘出珍贵的金子,至今没有发现并不是意味着传世精品的不存在。
我也是从去年起才开始接触到网络文学的。退休以后一下子闲来下来,感觉无事可做,于是就重新又拾起了年轻时代的文学梦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变成文字。完全是一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让自己去完成一件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那种感觉。一来让自己有事情干,二来把自己认为应该让后人知道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起初认为自己已经离开社会生活,写出的东西未必能够被年轻的读者认同,也就没有想到过拿去发表。后来朋友读了我写的东西,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人读到,并且告诉我互联网上有很多文学网站,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上传到这些网站里面公开发表,就这样从此与网络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年多来,我在网络上发表了数百篇各种体裁的作品,通过网站还结交了许多文友。虽然我们从不相识,今后也不一定会有机会相识,但是通过文字的交流让我进一步知道,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个梦想,今天大家才会有幸相识,才知道还有那么多的网络写手在为每千字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而从不言弃,更多地业余爱好者甚至连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但仍然还是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还有那么多对文学怀有特殊情感的志愿者们,在无偿的支撑着网站的运作而不分白天与黑夜地坚守于幕后,他们一边创作自己的作品,一边担负别人作品的编辑与评论者。正是这些怀有文学梦想的人们,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宝贵的青春与大好光阴,才会有了当今网络文学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中国互联网上与文学相关的网站竟超过上万家,而与文学相关的职业写手就有上百万,这还远远不包括比这个数字要大许多倍的,像我们一样的业余爱好者们。正是他们这些人,也包括我们在内,每个人都是文学界的一颗种子;而这些与文学相关的网站就是为这些种子提供条件,承担着为中国文学孕育未来璀璨硕果的广袤而肥沃的土壤。爱好文学的朋友们,网络文学的诞生与文学的网络化不可避免地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明媚的春天。如果你有一个文学梦,为了将这个梦付诸实现,就请你首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业余时间,不要指望靠文学来养家糊口,写出的东西也不要老想着发表和急于得到大家的赞誉,把文学爱好当作一种信仰,把业余写作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坚持下去,即使不一定会在文学界里声名卓著,但在文学的烂漫春光里,也一定会收获一份喜悦和欢欣。
作者简介:杨蔚青,笔名蔚青,网名清平之乐、采菊东篱。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蚌埠市作家协会、蚌埠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和各大文学网站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小说、舞台剧本等文艺作品千余篇,著有文集《生命与爱的传承》(与旅美女作家杨紫英合著)、《蓝精灵》、《蔚青诗歌集》、《夕阳下的回眸》等多部,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