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感想
案例一
教具:60公斤重组合杠铃一个。方法:学生轮流练习
过程:
1、第一节课:所有学生都很好奇,初生牛犊不怕虎,每个同学都想试试,争先恐后,轮番上阵。第一次没举起的还要举第二次。
2、第二节课:只有少数几个能举得起杠铃的同学兴致不减,还在按照教师的要求继续练习。还有几个不服气的在试举,企图将杠铃举起。其他学生都为在一旁看热闹。
3、第三节课:只有那几个能举得起杠铃的学生还在玩杠铃,并比赛看谁举得多,展示自己的实力。个别几个学生在围观,多数学生对举重项目失去了兴趣,已不再关注杠铃项目。几个人一伙开始聊天、玩游戏。
结果:个别同学得到了练习和锻炼。【体育训练课变成了选拔运动员】
教法:学生轮流练习,逐步加重杠铃。
过程:
1、第一节课:从空杠开始练起,第一轮过后加两片,继续练习。每加重一次都会有学生被淘汰,但是他们还是不甘心,还要举了再举。
2、第二节课:再次加重杠铃练习,有些学生逐步淘汰下来,但兴致还很高,在旁边围观,为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3、第三节课:杠铃加重到60公斤,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能够举起,但其他学生都很期待,看那些学生能够举起,哪名学生举得最多,会成为他们之间的大力士。一句话学生都很期待。
结果: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动作要领,得到了锻炼,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了展示。
案例三
教具:60、40、30公斤重组合杠铃多个。
教法:学生分组练习。一组一个杠铃。
过程:
1、第一节课:固定杠铃学生分组【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重量的杠铃形成不同组别,在组内按顺序练习举重】
2、第二节课:学生自愿变换组别,挑战更重的级别。
3、第三节课:举重大比拼,大力士争霸赛。【同组内进行比赛、比个人举起的次数。最后是超级比赛,重量级比赛、看举起杠铃的分量。】
结果:所有学生都兴致勃勃,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要领,得到了锻炼,具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了展示。
这三个案例非常直观,无论学生的兴致表情、动作状态,还是课堂锻炼效果和教学目的的达成都很直观,非常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不同的课堂效果、成就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案例一中,只有一个杠铃,重量十足,多数学生无法举起。单凭这学生的勇气和好奇,顺利进行第一轮的试举。经过了两轮试举之后,力量不足者自动退出,观看别人的展示。时间一长就不再好奇、从而对其实去了兴趣,注意力自然就会转向其它方面,关注其它一些活动,及时旁边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吸去他的注意力。这也是造成差生容易多动的重要原因。在案例一中,多数学生只听老师讲如何握杠发力、如何保持平衡。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实战训练、掌握了要领。
在第二个案例中,虽然仍是一个杠铃,但老师要求学生,从轻到重、由易到难,这种逐步提升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挑战精神,各个跃跃欲试,为活动增添了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在案例二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都掌握了动作要领,得到了实战训练,而不是只听老师讲如何握杠发力、如何保持平衡。
在第三个案例中,教师使用多个不同重量的杠铃,采取分层分组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认可、自主分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加大难度,尤其引入竞赛机制后使学生兴趣倍增,是第三节课更具看点。除具备了方案二的那些优势之外,还把选择权、自主权交给学生,更为人性化,满足了不同级别学生要求,多组同时练习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在这里没有观众,都是演员,不分主角配角,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实力、亮出自己的风采。在案例三中,可以说全体学生都掌握了方法、要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从这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人性化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兴趣、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把学生紧紧地聚集到活动中来,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要领、学的方法,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形成了积极上进学习习惯。
从这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次教学是保障每一类、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分层次教学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分层次教学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难易程度上可以有区别,但是所学项目不可少,方法要领每个人都应掌握。多个选项、多种选择、给了学生自主权,加上良好的竞赛机制,必然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