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
门,自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门的形制,多种多样,单从数量上讲,莫过于皇家。《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明史·舆服》也称皇家宫殿有“千门万户”。
那些皇帝老儿,弄这么多 “门”干什么?表面上看是因为房子多,实际上是因为权力过大,需要重重的屏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圣旨一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统统输来其间。 “权”和“利”关系如此密切,难怪成了人人觊觎的对象。秦始皇气焰熏天,项羽照样说:“彼可取而代也。”
历代帝王,为了守住自己的“门”,可谓绞尽了脑汁。首先是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让人们各安其分。上至王公,下至庶民,门屋几间,门漆颜色,门环材质,门钉几颗,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谁要是越位躐等,坏了规矩,弄不好就要满门抄斩。其次是加强防卫。帝王所在,高墙重门,守卫森严。比如南京中华门,各道门内均有上下可以启动的千斤闸,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第三就是把“墙”的外延扩大,把“门”的作用强化。沿山据岭修筑长城,然后设置了许多的关塞,如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雁门关等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中的“锁钥”即指门户,说明山海关在军事上的极端重要,突出了它扼守门户的特殊地位。其它一些战略要地,也被赋予“门”的屏护作用。比如:张家口是北京的西大门,天津是北京的东大门,等等。
等到经营妥当,那些坐在火山口上的人,自以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或逼得老百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或关起门来,自诩老大。因为前者,李自成的铁箭钉在了承天门的牌匾上;因为后者,列强的坚船利炮无情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历史证明,施政无方,鱼肉百姓,什么样的“门”都无法保证统治者的安然无恙。
那些位高权重的世家大族被称为“高门大户”。高门大户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常常要通过“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构成权利垄断。郗太傅要选女婿了,派人拿着自己的名片找到丞相王导,王导爽快地说,孩子们都在东厢房,你看着挑吧。王家小伙一个个抖擞精神,都巴不得被选中。丞相的子侄,太傅的女婿,如此门第,危乎高哉!只有王羲之坦腹东床,表现得淡定而超然。王羲之固然性情恬淡,可他毕竟是丞相的侄子,考公务员的时候不必担心体检结果被人做手脚。如果一介平民想到丞相家选女婿,不光丞相不允许,那些小伙子也不会“咸自矜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是经过兵燹战乱、重新洗牌之后才有的事。
这些高官显贵,不像皇帝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既要弄权,又要顾及门面。一些不够光明正大的事,为了掩人耳目,须要经由“后门”去办。宋徽宗崇宁元年,起用蔡京为相。蔡京不光严酷迫害元祐党人,还一概不许提到“元祐”二字。洪迈《夷坚志》记载了一则《优伶箴戏》的故事。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看戏,一个伶人扮作宰相,坐堂听政。一个僧人请求他签署准许游方的文件,宰相一看僧人的戒牒,是元祐三年颁发的,立刻销毁,令其还俗。一个道士的度牒丢了,宰相听说是元祐年间颁发的,马上取消了他的道士资格。一个士人是元祐五年获得荐举的,被判了个不予录用。过了一会儿,宰相家主管私家财库的官员附在宰相的耳边小声说:“今天在国库,领到您的料钱一千贯,没想到全都是元祐年间所铸的钱。这些钱咱们要还是不要?”宰相思谋半晌,悄悄对他说:“从后门搬入去。”发展到后来,“后门”越开越大,“前门”越来越小。 “后门”俨然成为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一种途径。
门,主要是为了便于通行和保障安全。但要发挥这两个作用,前提是公平与秩序。没有了这个前提,再好的门也不起作用。无视公平,大开后门,跟帝王的恃权乱政一样,都是自坏秩序的一种表现。一旦“礼崩乐坏”,天下大乱,门的作用将不复存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亦将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53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7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1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2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29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