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闲话“创新”

时间:2014-10-12   作者:野草 录入:野草 文集:野草空间 浏览量:94 下载 入选文集
     忽然想起“创新”这个话题。

  什么是“创新”呢?查一下《新华字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动词,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一是名词,指创造性的新意。词义不难理解,而且耳朵里听了太多的广播、电视,甚至会议。前段时间,我们还参加了创新思想培训班,并且有考试有成绩,还发了《创新思想考试合格证书》。热热闹闹的花去了我们很多的时间精力,政府又是组织培训,又是组织考试,还发了教材,想来花费也不会少。不过野草还是疑惑,真的经过几次培训,考试,我们就合格了,就成了创新型人才?我想未必!

  当然,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最少是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不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不能发展。从古到今,人类的每一次创新都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猿能直立行走了,就促使他们走出了森林;火的使用,使人们不再茹毛饮血;锯子让人有办法把大树变成家具房屋;电灯更是让夜晚光明起来;蒸汽机改变了人们的动力概念;电影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汽车火车轮船让人们的脚有了加速度;飞机火箭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人类要进步,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

  但创新并不是那么简单,是有条件的。

  一是善于学习前人的成果。人类的每次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牛顿说“我之所以看的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前人的知识积累、垫脚,我们才会长高。没有前人,就没有牛顿,没有牛顿就没有爱因斯坦;没有熊庆来就没有华罗庚,没有华罗庚就没有陈景润。科学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前人推后人,旧浪推新浪;没有老凤作衬,何来雏凤的清亮之音?否定前人是不行的。苏联十月革命后,有人提出要建立百分之百的无产阶级文艺,要把普希金踩在脚下,要把托尔斯泰打翻在地,事实证明,那行不通。共和国成立之初,有人提出“破旧立新”,主张是不错的,于是乎一夜之间摔碎了古董,拆毁了古建筑,传了几千年的古书画也付之一炬,但新的呢?这实在不好说。凡正现在各地都在忙着恢复古建筑,甚至争名人故里。为什么呢?因为要发展,就离不开历史。中国有句成语叫“数典忘祖”,如果忘了祖宗,抛弃前人文化的精华,一切创新都是空话。没有旧,哪里来的新呢?历史是水之源木之本,掘了祖坟,血脉该如何续呢?

  当然,我并不是说前人的一切都好,要继承的该是精华。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叫“拿来主义”。有这个法宝,宅子会成为新宅子,主人会变成新主人。有这些,我们才可以说“创新”。

  二是要有胆量,要准备迎接各方面的打击、讽刺,甚至准备为之献出鲜血与生命。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说不定就被同伴咬死了。据史书记载,鲁班曾用竹子造了一只鸟在天上飞了三天三夜不落,却被墨子笑为耍小聪明,逞滑弄巧;明代有匠人用木头制成了会说话的小和尚,却被官府当做妖人处死;莱特兄弟试飞飞机失败,被人骂为疯子;史蒂芬孙的火车被欧洲骑士嘲笑为喷火吐烟的怪物;牛豆的发明者是在自己儿子身上实验;爱迪生的白炽电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诺贝尔的工业用火药有好几次险些炸死自己……等,人类历史的每一小步的前进,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没有胆量,怎么行呢?创新的路是探索的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或许充满坎坷,或许布满荆棘;可能遇到毒蛇猛兽,可能一脚悬空,跌下万丈深渊,没有勇气怎么行呢?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勇士。的确,正是无数个勇士的大胆偿试,才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是创新的思维是超常的。它不会墨守陈规,不会按常理出牌。正如军事家所说“兵者,诡道也”。实际上“创新”的初期,给一般人的印象绝对是诡道。我们许多人喜欢看《亮剑》,喜欢主人公李云龙,喜欢他那种打仗不走常规的作法。现实中我们的刘伯承元帅就曾经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设伏,重创日军,创造了军史上的奇迹。

  战场上不按常理出牌,往往会出奇制胜,那么在生活中呢?最初的电梯是安在楼里的,有一处电梯坏了。工作人员计划把楼板打出个大洞来再安装。可一边扫地的清洁工却说“要是我,就把电梯安在楼外。”一下子点燃了工作人员的眼睛,开辟了现代电梯安楼外的新时代。创新并不一定多复杂,只是别辟溪径而已。

  现代企业的竟争,很大一部分是人才的竞争。如何选拔创新型人才很关键。我记起有三次考试很有意思。

    其一、主考官问考生:“你怎么才能把我从屋里叫出去?”

          考生说:“我做不到,屋里这么舒适,外边风吹日晒的,你肯定不愿出来。要是你在外面,我肯定能让你进屋。”

          考官说:“好呀。”就走出屋,“你叫吧,看你怎么叫我进屋?”

          考生说:“你这不是出来了吗?”

    其二、主考官问考生:“你如何找个合适的借口离开这间屋子。”

          许多考生都说出自己的理由“病了”“想去厕所”“想喝水”“家里有事”“朋友来电话了”所有理由都被考官大人驳斥了。只有一个考生站起来,往外走,说“我不考了。”结果他过关了。

    其三、某单位招聘人才,经过层层选拔,还剩十几个人。于是进入最后一关--笔试。试卷有七八张八裁纸,共100道大题,结果只有一个人答完了,为什么呢?因为最后一页上写着:“考生只答最后两道题就行了”,可悲的是许多人都没有见到这句话。

  读了三个故事,不知你做何想,创新型人才固然重要,但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方法也不容忽视。如果长时间用一种模式,必然会僵化死板,比如科举制,就限制了读书人,当然也为封建制走向没落打下了伏笔。

  记得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就是现代社会前进发展的活水,我们需要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创新机制。

  我知道,一两次的培训、考试,不可能一下子把人变成了创新型人才,但最少我们清楚了一点,我们需要创新。

 2011年12月31日   野草于家中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上一篇:莫让眼睛欺骗自己 下一篇:乱谈记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