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听听那冷雨

时间:2014-10-17   作者:野草 录入:野草 文集:野草空间 浏览量:119 下载 入选文集
   淅淅沥沥的小雨昨晚下了一夜,今早起来,望望天,依然是阴沉似水。在这晚秋的时节,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让人想起的字眼当是“晚秋”二字。诗人说“巴山秋雨涨秋池”,实在是形象。虽然这里不是巴山,虽然当时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思念,但街上到处是积水,也算是涨秋池了吧。

    街上的行人则显得行色匆匆,个个把头缩进衣领,用衣服把自己裹得紧紧实实,仿佛一下子瘦下去许多。秋风瑟瑟,吹来不尽的寒意;秋雨绵绵,牵来思绪的纷扰!落叶随风,细雨浅唱,让人一下子想到了曾经去过的香山。“还去香山干什么,”卖菜的老女人高喊,“这眼前不就是红叶么?”经她这么一提醒,才发现沿街的大树早已染上了秋的颜色,红的、黄的如诗如画如歌;骑车上班的人们虽也匆匆,但也染上了秋风秋韵,不经意间成了画中人。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但我希望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把大自然的杰作画出来;我更希望我也像李白那样梦笔生花,记录下这造化的神奇!

    古人写秋,大抵是悲秋之作占主调。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秦。那堪玄鬓影,空对白头吟!”

    ......

    这种“落叶悲秋”的情绪,使人在短暂的收获喜悦之后,马上就联想到凄凉寂寞的冬天。晚秋时节,北方的颜色已经由绿变黄,这种黄由淡而枯而终归于黯淡。插上想象翅膀的诗人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由自然想到了人生,由青少年的朝气蓬勃中年的生机盎然,最后无奈地面对凄凉孤寂的晚年。衰枯如秋,死寂如冬。人们惧怕老而无能,惧怕独处的孤寂。李清照说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是写尽了冷雨秋风中诗人那凄苦的心境。

    其实,四季轮回生老病死都是自然之理造化之机。我们不必过分的畏惧死亡,也不必偷偷的欣喜解脱,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我们都无法改变,又何不坦然面对呢?

    已故佛学学会会长赵朴初说:“生亦何患,死亦何忧?”学会解脱,何尝不是开悟。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宝藏,清风明月高山流水花红柳绿蝶舞莺歌,目力所及皆是景,耳力所闻皆是乐,一切顺其自然,何其快哉!

    话虽是如此说,人们还是喜欢春花秋月,说那是良辰美景;喜欢青春靓丽,说那是风华正茂......喜欢向上的起点,喜欢起锚的航船,岂不知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又如何不美丽呢?

    雨后的彩虹才绚丽,黄昏时的霞光才耐人寻味;秋风中的红叶积淀的是岁月的沧桑,老年人的白发饱含的是人生的阅历。

    原始社会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何其简单,人们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吃饱穿暖。当温饱都成问题时,吃饭就成了天大的事情;可当人们走向了富裕走向现代时,却开始向往简单的生活。有个口号叫“简单就是时尚!”为了健康,人们吃野菜吃粗粮,吃没有喷过农药施过化肥的粮食蔬菜,吃没有使用过任何添加剂的饲料养的猪羊肉,衣服崇尚纯棉的,日常生活更是向往那没有汽车、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的原始的状态。似乎现代文明都成了错误、成了富贵病的诱因,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始的起点。幼年的稚嫩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衰朽的老奶奶也许记不住昨天发生的事情,但对若干年前的小细节却记忆犹新。

    风筝飞得再高,线头依然还在地上。佛家讲“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里的“来”和“去”很有意思,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起锚之地也正是远航的终点。起点就是终点,没有果实的脱落,哪里能孕育来年的花蕾;没有落叶的飘零,如何有明年的草长莺飞?

    凝望着飘零的落叶,品咂着浓浓的秋风秋韵,我所有的思绪都浸湿在这细密如织的秋雨中了!

    听,听听这冷雨,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010年10月11日   野草于家中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