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内容
内容

我也感觉与有荣焉

时间:2024-09-11   作者:远山谷 录入:远山谷  浏览量:40 下载

    当年我到厦门公司接任总经理一职时,面临很困难的局面。

    不少人说我“接了一个烂摊子”,“烂”字不好听,但话不为过。说它“烂”,一是因为那里的业务没有做起来,家穷底子薄,费用没结余不说,账上还有赤字,公司穷到来个客人,都发愁没钱招待。

    身处特区却过着老区般的穷日子,窘迫如此,我没想到。二是队伍思想涣散,士气低落,信心不足。就在我上任前不久,一位营销大主管竟带着十几个小主管,一起跑到对手公司去了,我公司雪上加霜,伤害极大。

    面对这个烂摊子,我清楚地认识到,当务之急的大事就是发展业务。公司没有足够的业务量和费用、员工就没有可观的收入和福利,积极性从何而来?这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上任伊始我与班子的同志就带领员工大力发展业务,提出我们“耕着特区的肥沃土地,再不能收获山区的产量,过着老区的穷日子”。我对大家说:“朋友来了,应该有好菜好酒。客人来了,公司若是连餐饭都招待不起,这是我们的无能和耻辱”。经过三个多月的上下努力,公司业务发展初见成效。这之后,我们进行了“拆大并小”的机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业务发展举措,形成了你追我赶、“五霸争雄”的局面。2003年下半年,我们用半年时间做了接近上年度一年的业务,量大了,费用多了,填补了原先的赤字窟窿还有结余,员工收入增加,福利改善。“五霸争雄”,大家努力拼搏的结果,使得原先几个小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比合并前两家公司的业务量翻了一番,业务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4年,厦门公司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业务发展先进行列,得到了总公司的表彰。

    虽然说厦门地盘不大,它毕竟是特区,保源丰富,市场优质,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基层公司经理人队伍,从人员组成到经营思路的相对固化和经营机构过少,是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不适应对外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当我跟一些人谈及选拔一些优秀的年轻人进入经理人队伍时,个别经理竞问         “厦门公司还有谁,不就是我们这几个人吗?!”这种舍我其谁的口气让我大吃一惊,同时促使我下决心尽快培养后备干部。海沧、集美公司合并两年后发展得很好,有些员工觉得既要拆分,何必当初?这些同志不理解我们“纵横捭阖”的用心,当初合并,搞“五霸争雄”是为了打破公司四平八稳、一潭死水的沉闷气氛,推动内部的业务竞赛和发展。现在业务发展了,实力壮大了,拆分是为了增加机构,加强对外的竞争力度,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增设机构容易,集美一分为二,它本来就是两个公司的编制,再成立一个收展部,“五霸”就变“七雄”了。

    但选拔经理人难啊!不是公司没人才,而是我们思路不对,作茧自缚,有的对选拔年轻干部求全责备,条件苛刻,总觉得这人有这个缺点,那个毛病,不合适。有的分管领导对自己分管部门的优秀干部舍不得放人,怕影响到自己分管部门的工作。有的是班子成员对干部的看法分歧太大,一时难于统一认识……所有这些,我们经过了耐心的个别沟通交流、做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开了几次党委会,才统一了大家认识,将一批从大专院校毕业,经过多年锻炼,优秀的年轻人选拔出来,放到了思明、集美和收展部等单位的经、副理岗位上。在公布任职命令的时候,我语重心长对他们说:“厦门地盘小,我们的分支经营机构不多,能把你们选拔到支公司的经、副理岗位上锻炼,机会难得,希望你们倍加珍惜,努力工作,多做业务,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对这次基层公司班子的配备、调整,我是很满意的。当时我没想过他们以后会有怎样的发展,但我深信他们一定会在基层公司的领导岗位上好好干,努力锻炼自己,增长才干,也一定会给厦门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事实证明,他们没有辜负公司的希望。

    白驹过隙,一眨眼功夫,快二十年过去了。

    当年公司选拔的这些年轻人,如今大多发展得挺好。振龙已荣任总公司的副总裁,游泳、恒伟、顺峰、溪顺和张鸣、得志几位也进入了省、市级公司的领导班子。前两位还是省公司主持工作的一把手。比他们早些走上市公司领导岗位的还有凯云和文实。刘奎、文丹早就调到总公司机关工作。他们都是从厦门公司走出去的人才。小小厦门公司,虽然对总公司的业务量贡献不多,但这里的年轻人很努力,人才济济。近些年能有这么多的年轻人走上省、市级班子的领导岗位,这何尝不是一种贡献。真行啊,年轻人,后生可畏也可敬。你们有能力、有水平、又有事业心,为公司辛苦打拼,做出了不俗的业绩,你们是好样的,是厦门公司的荣光和骄傲。记得上次我去厦门,老同事在一起吃饭,谈起这件事,大家都兴高采烈,感到脸上有光,为你们点赞。只是不知道当年问“厦门公司还有谁”的人,如今作何感想?!

   跟公司许多人一样,我也感觉与有荣焉,为你们高兴。2024年9月8日于福州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发表评论

分享本站
  • 年度作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