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记忆(一)
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事情莫过于“吃”了。
有时是我请客,有时是别人请客,也许在家也许在饭店,或热闹或清闲或雅致地吃上一顿,似乎这才是增进友谊和加深感情的催化剂。而在饭桌上的话题又常离不开“吃”,说吃的历史吃的未来吃的技巧吃的品位吃的营养,说的最多的还是有关“吃”的故事、吃的记忆。凡国人见面,说的最多的三句话就是“你吃了么?”“走,我请你吃饭!”“记住,你要请我哦!”无论什么事情都能与吃扯上关系,无论多么大的节日庆典或活动,活动最后的程序都是吃一顿。名目不同,但实质一样。原来是只有喜庆才吃的热闹,而如今就是死人也能吃得鼓乐喧天笙歌绕耳,凡是能够找得到的借口都可用上,主办方最好的祝酒辞就是“务请大家吃好、喝好啊!”
翻开洋洋中华历史,也简直是一部吃的历史。鲁迅归结为“吃人!”我不是思想家,上升不到那样的高度也挖掘不了那么深刻,但你翻一翻先哲的书,也多少能够领略到“吃”的一斑。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老人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
孔子说“食、色,性也!”
可见,吃饭是天大的事情。个人没饭吃,心里就会发慌;整个社会没饭吃,天下就会大乱。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拼命地征战开疆拓土,奖掖农耕与屯田,以便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粮食是国家的根本,贾谊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饭吃,连礼仪教化都不要搞了;兵书上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仗也就不用打了。所以,“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能够吃上饭就有人扛枪当兵,只要能吃上饭穷人的丫头就甘心给财主做小,只要能吃上饭很多人就背井离乡下关东走西口或漂洋过海…….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哪次不是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不是为了“均田地”“省税赋”“不纳粮”?即便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革命,在最初的纲领也是“打土豪,分田地”“让全天下的劳动者都有饭吃!”解放以后毛主席一再指出“以粮为纲,纲举目张”,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说“要先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再奔小康。可以这么说,吃饭的问题就是关乎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
除了能够解决温饱,吃饭还涉及到更多其他的问题
比如说孔子,尽管也曾经在陈蔡绝粮,但他还是一再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究食肉“色不正不食,割不正不食”,宁可忍着也“不饮盗泉之水”,在这里,老夫子把吃饭看做礼仪的一部分,怎么吃、吃什么都是有原则的;但苏轼就强调“软蒸饭,烂煮肉”,他要的只是吃的健康与养生。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步伐加快,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早已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于温饱。从开始的高营养高蛋白高滋补,更转向能够吃出健康的绿色食品,粮食是虫子吃剩下的、猪肉是五谷杂粮喂养的、鸡鸭是散养的、鱼虾菜类是野生的…..但无论怎么吃就是吃不出味道来。也许是速生的食品失去了本味,也许是本来不饿吃不出香甜来。所以,好多人去寻根,去寻找那记忆之中的美食。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也只好到梦里去回味“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美了。这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难道不是很奇怪么?
真正有品位的人对吃的要求极其简单,极品的东西往往是极其平常的东西:玉米粥百吃不厌,豆腐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小米饭最能养人,叫“佛跳墙”的名菜其实就是臭豆腐,最有益健康的东西是红薯……郑板桥说“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那是一种境界,非雅士是做不来的。而雅士们讲究的是趣味是意境是格调,于是就有什么曲水流觞的韵味,就有围炉夜话的趣闻,就有旗亭画壁的美事。
这样,吃饭就不再单纯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了。原来我们以能“食有肉”为理想,而现在是以追求“歌有舞”精神享受为目的了。甚至有人把它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对于吃的理解,还有两类特殊的群体:一是酒桌文化的支持者,一是所谓饮食文化的倡导者。举得旗子都很大,都“文化”了,但内容却有些叫人反感。前者多是官场上的人物,,他们以吃来拉关系,把吃当做解决问题的途径,“筷子一举,可以可以;酒盅一端,政策放宽”,什么问题都要“烟酒烟酒”,说什么“天下没有办不了的事,只有不好办的事”,就看你怎么做了,看你会不会办事;甚至还编出了顺口溜“听老婆的话,跟党走,多吃菜,少喝酒”等等。在这些人的眼里,什么政策呀法规呀,都不如一顿酒饭,“感情有,就喝酒”,真的把工作当成了请客吃饭。最后的结果是,吃出了一群贪官吃出了腐败吃出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更有甚者还牺牲在喝酒的战场上。而后者,则多为富商或借政策之便起来的暴发户,口袋里有钱,就总想吃一些别人没有吃过的新鲜物,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窠里蹦的都吃,只不吃地上的坦克天上的飞机和水里的军舰,什么都敢吃。似乎这就是“文化”,现在还有人倡导什么色情饮食,结果是吃出了非典吃出了线虫吃出了珍稀物种的消亡也吃出了道德的败坏。我真的佩服某些国人的胆量,什么都敢试一试。东北一个农民工在施工的现场挖出了一个罐子,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竟然用手指蘸了里面流出的液体尝了一尝,结果是送了小命,因为那是日本关东军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四川一山民就更“高明”了,明知道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的濒危物种,那也敢抓来粐着吃了,在走上刑场前,他自豪地和记者说“我很骄傲,不后悔,因为我吃过熊猫肉!”真不知道是该同情他还是该可怜他了;最近在网上又看到有吃小孩的,恶心了好长时间,想不明白,那些食客是人还是禽兽?
看来,不同的人对于吃的理解对待吃的态度实在是差异很大。统治者关心吃饭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固;权贵们关心吃的问题,是为了显示身份;雅士们关心吃的问题,是为了弄出些品位。而真正懂得吃的意义的还是那些普通的劳动者,因为他们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尽管我们总是说“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我们活着绝不是仅仅为了吃饭”,可在生活中有人整天无所事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古人送他们一个雅号“尸位素餐”,今人不客气直接叫他们“白吃饱”,而刘巧儿骂王树昌更绝叫“饭桶”。不管怎么样,我想说,人不是动物!
作者简介:我有点腼腆有点懒。
- 作品排行榜
- 浏览:8662 准媳妇
- 浏览:7843 祖孙情
- 浏览:7329 战将观后感(一)旋风司
- 浏览:6177 《农民工》接龙
- 浏览:5563 好事近
- 浏览:5199 “句町”读音辨析
- 浏览:5052 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
- 浏览:4803 生活中的辩证法(随笔)
- 浏览:463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浏览:3780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